很多优秀的军旅美术工作者之所以成名成家,正在于常年坚持下部队体验生活,倾心描摹军旅现实,表现重大题材。军旅画家们虽然创作风格不同,但所描绘的当代革命军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却是相同的。军旅美术工作者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得平凡的描绘对象表现出不平凡的艺术魅力,使得战士们的爱国、阳刚、正义和充满血性的宝贵品质得以彰显,崇高的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怀得以呈现。
军旅美术工作者到边防、到海岛、到基层官兵中去写生和体验生活,从表象上看,是对军营生活原生状态的速写,从深层次看是军旅画家们在寻找启迪灵感、感动心灵、铸魂立志的源泉。
创新表现技法
当代军旅美术工作者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创新中探寻道路,以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实现艺术的提升和超越。军旅美术创作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发现并建构自身绘画的个性风格;另一方面要打破照搬生活的怪圈,不做“傻瓜”式的照相机,要将先进、新鲜的手法和表现形式运用到创作中,使艺术形象在神形兼备的同时,还具有生活的时代感和艺术性。采风与写生的意义不仅限于创作素材的开发、创作题材的充实,还可能使画家顿悟出更为恰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长久以来,军旅美术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千人一面、形式单一、僵化呆板的弊端。军旅美术在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层面亟待突破和创新。因而,返身向古,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画传统中取法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晋唐的书法、宋代的山水、明清的花鸟难以重新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形式,也难以成为军旅美术的主导内容,但其中所包涵的艺术养分和文化智慧,所蕴藏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精神,是军旅美术宝贵的资源和支撑。然而,当下的部分军旅美术工作者正是由于缺乏对优秀传统的继承,而丧失了应该具有的审美自信和文化立场。有些军旅美术工作者尽管工作勤勤恳恳,画作不少,精品却不多,作品缺少灵动蕴藉的中国风。真正想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就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立场去思考,从美术史的高度去认真审视当前军旅美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引源头活水,赓续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军旅美术除了返身向古,还要侧目向西,从西方绘画技法中引来活水以滋养自身。早在1920年代,林风眠就曾提出“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由于多种原因,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绘画的艺术理念才不断渗透到中国画创作中,使中国画在造型、笔墨、构图、形式、渲染力等各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军旅美术的表现手法要注重从单一走向多元,既坚守传统又大胆吸收现代艺术的精华,例如对麻布、牛皮纸、油画布等工具的尝试,综合运用水彩、丙烯等材料,并研制出新的国画颜料。
当然,我们在吸收西方美术技法的过程中,要防止对现代艺术盲目崇拜,不能照单全收,狂热模仿;防止美术作品出现“杂交”气息浓,中国风味淡的问题。而在绘画意义的表达方面,要克服情绪的喧嚣与浮躁、色彩过于强烈且单一的问题,使中国画的形式技法与内容主题协调呼应,在美好、雄浑、诗性、壮美的意境中,实现视觉形象和情感结构的互动,达成精神内涵与抒情美感的融合。
事实上,当代军旅美术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以崭新的理念和丰硕的成果,引领了中国美术的前进方向。军旅画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美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思想活跃,注重创新。
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人物绘画为例,军旅画家既追求古典主义的精致,又怀有浪漫主义的优雅;画风上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画法上坚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巧妙结合了一些西方造型手段。很多堪称经典的作品,画面看起来很传统,但实际上注入了很多创新的元素,实现了写实与创新的高度融合、传统的浓墨与现代线条的有机组合。这类创作的成功,正在于创作主体兼收并蓄,既继承了中国美术传统,也吸收了西方美术的艺术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