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举办一些大师级别的展览。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 年举办的毕加索展,展览由学者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与毕加索的后人戴安娜·毕加索(Diana Widmaier Picasso)、高古轩总监卡斯特娜里(Valentina Castellani)共同策划。展览包含了毕加索从1927 年至1940 年的80 件作品,有些之前从未曝光的私人收藏,有些是从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等借到的。
为什么要举办昂贵又富挑战性的展览?作品的收集、运输、布展和保险都是耗材耗力的工作——但这些展览能够产生巨大的公众宣传效果,传达出成功的讯息——对艺术界的最顶端的画廊来说,这有时候和出售作品同样重要。
这种展览也透露出了画廊与藏家、美术馆、艺术家基金会或遗产管理委员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他们是怎么得到这幅画的,连博物馆都没有展出过?”“看来这个画商深受藏家和美术馆的信任,也许他就是我想要找的人。”藏家会记住这个画廊,日后他们有画需要出售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会是它。
卖给对的人
和许多超级画商一样,高古轩不仅在一级市场上交易,更会合理地“分配”他们,意味着要卖给对的藏家。在评价一个艺术家时,市场的一个指标便是被谁收藏。首选是博物馆,其次是具有名气的收藏家——弗朗斯瓦·皮诺或者史蒂芬·科恩。接下来是与画廊有长期稳定关系的收藏家。
高古轩画廊的作品,通常在展览开始之前已经出售了。有优先权的藏家们会收到一个密码,登录画廊网站后,能够看到新作的图片,并且在一定时限内决定是否买下。真正能检验出藏家们对画廊主的信任的,是他们仅仅在网上看到图片,或者接到一个电话,就心甘情愿花费10 万美元买下一件作品——这就是所谓“用耳朵买,而不是用眼睛买”的最好例证。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出售作品,是鉴别一个画廊主是否是超级画商的指标之一。
一个在超级艺术画商那里没有任何购买记录的新藏家,只能买到第二梯队艺术家的作品,想要买到热门艺术家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有顶级藏家替他出面买下,或者他是一位社会名流,或者他是上流社会中最顶层的那1%—否则为什么要把画卖给一个可能只买一次,或者更糟糕,转手就在拍卖行上拍的人呢?新藏家通常会被放到等待名单里,但他有一天被叫到的可能微乎其微。
高古轩画廊的规模,让他得以享受到“反经济规律”带来的利益”——当一位艺术家足够红的时候,作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是与常理相反的。如果艺术家能够创造出足够多的好作品,供多家画廊、艺博会同时展出,他会创造出更大的名气,这些名气会带来更高的价格、更多的媒体报道、更多的正面评价以及等候名单上更多的藏家……画商的信心也会因此得到加强。市场需求随着市场供应水涨船高。
他的人脉同样极具吸引力。2009 年11 月,他在罗马的画廊为村上隆举办了一场展览,开幕会当天的晚宴上,上百名藏家享受到了私人游览西斯廷教堂、在梵蒂冈雕塑博物馆里用餐的待遇;在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期间,高古轩包下了一间精品酒店的一整层,举办了近800 人参加的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