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焕 装置艺术作品
事实上,在“物派”出现的历史背景上,1970年代,作为“物派”代表艺术家的关根伸夫、菅木志雄、成田克彦、小清水渐、李禹焕、郭仁植等,都经历了美国战后文化、日本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反对日本盲目搬用美国当代艺术的体系,提倡亚洲当代艺术自身的独特内涵与形式。因此,物派为了取代欧美的现代主义,而开始构筑亚洲独自的当代主义规范。与此同时“物派”也受到现代哲学及理论上的影响。比如对李禹焕来说,受到20世纪初以东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的绝对无的概念为基础的西田几多郎的哲学的影响,并且也吸受了像海德格尔所规定的以在世的关系为本质的人间存在这个世界内存在的现象学,以及列维·斯特劳斯提出的人间生活中无意识的社会构造的结构主义理论和当时盛行的极简抽象主义的影响,并对既存的近代美学、存在论进行挑战。对迄今为止的日本现代美术领域中所存在的追随欧美的传统,以及独自性和主体性欠缺的重大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批判。此后,李禹焕显示出他对自己与他者的观念与将事物对立化、对象化这样一种存在的原理所立足的西方式思考,表现了一种批判的姿态,而提倡对意识与存在、物与场所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带有很强的伦理学色彩的新构造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