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
三、久有丹青志一颗平常心
目前,引起理论界关注的英才,正面对着许多对他作品在学术层面的解析,在本文中不再多说。但我认为,生命状态的坚韧,在复杂生活环境中的历练,对他审美取向的定位和艺术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说是地震后的大杂院认师给了他正确的启蒙和引领的话,那么他所工作近三十年的《美术》杂志社,给了他一个坚实的前行和攀登艺术制高点的阶台。是职业给予他得天独厚的条件,给了他广阔的丹青视野和厚重的人文资源。
从18岁起,他镜头指向的都是中国美术界巅峰人物,纪录的都是美术大事记中重要的时刻,而接触的作品中更是引领华夏丹青大趋势的艺术佳构。身在平台高远,眼界开阔的他,更悟出了只有尊重艺术规律才能画出好画的真谛,一旦走向创作之路,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善于默默汲纳知识营养的学子,他总是在观察中学习,无论是艺坛大家的言行和著作,或是一幅幅画种不同,流派各异,国度有别的经典之作,他都在领悟中撷取、吸纳着,在比较中识别着、充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