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美盲太多 顾爷不够用了:你怎么看(图)

美盲太多 顾爷不够用了:你怎么看(图)

2016-11-17 10:09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路艳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阿波罗是一个找不到女朋友的“高富帅”,维纳斯是“外国潘金莲”,世界名画中的希腊神话诸神遭到搞笑、调侃,被贴上网络流行标签。一本名为《小顾聊神话》的书刚一面世,就引发了争议。而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像《小顾聊神话》这样调侃名画的“艺术普及”并非个案,经典艺术的神秘面纱被撕扯下来,有人为此喝彩,但也有人深表忧虑。

顾爷把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全部调侃了一遍。 漫画 王鹏顾爷把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全部调侃了一遍。 漫画 王鹏

顾爷开涮

名画希腊诸神,统统被恶搞

在《小顾聊神话》里,作者顾爷对名画里神话人物的解读十分“雷人”。他称,希腊神话就是一部包含血腥、暴力、乱伦、勾心斗角和同性恋的情景剧。

顾爷说太阳神阿波罗是找不到女朋友的“高富帅”,阿波罗的姐姐狄安娜是一个不肯结婚的“男人婆”,宙斯则是“老色狼”。他还说维纳斯是“狐狸精”,更是“外国潘金莲”。而赫拉呢,变成“反小三协会会长”。海格力士被封为“外国孙悟空”,火神赫淮斯托斯被封为希腊“武大郎”。当然,女神普赛克也没被放过,她是一枚“剩女”。古典画家也遭到调侃,比如波提切利被顾爷叫做“小桶”。他还评价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都是“忍者龟”。

顾爷是何许人?见过他的读者说“以为是个高瘦的大叔,结果是个白胖的路人”。他本名顾孟劼,80后,大学学的设计,虽没有接受过任何艺术史教育,却凭借对绘画的热爱,成为网络上最红的艺术科普作家。他出过《小顾聊绘画1》《小顾聊绘画2》,都被众多读者追捧,销量超过50万册。他在微博上有超过100万追捧者,其微信公众号也有200万追捧者。

为何如此这般颠覆“高大上”的名画?顾爷的理由很直白,大众通常在美术馆看画的时候,天空就会飘过三个大字——“看不懂”,因此他认为以讲故事的方式普及名画是妙招,“很多人说我不尊重艺术,但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评论电影,为什么不可以调侃几百年前的艺术?”

至于读者能否从中有所收获,顾爷坦率地说,“看完后嘻嘻哈哈,读者好像什么也没记住,但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觉得又能聊点什么了。”不过,他也惊讶地说,“这些只是自己写爽了的东西,没想到居然能出书。”

受众追捧

只要说法有趣,硬伤不重要

顾爷这些随心所欲的文字,却得到了市场、读者的热烈回应。在豆瓣上,光是顾爷第一本书就超过7000人评价,第二本书有超过3000人评价。刚上市的《小顾聊神话》也有300多人评价,远远高于着名作家作品的评价数量。

《小顾聊神话》策划编辑杨默说,她盯上顾爷纯属偶然。一次她看一本介绍伦勃朗的书,生生看不进去,恰在这时发现一本顾爷聊绘画的书,她不仅很顺利地看完全书,更觉得顾爷讲的伦勃朗、莫奈等人特别有趣。比如顾爷写莫奈决定隐居那年是42岁,后来却活了86岁,后半生都在花园度过。“本来我没那么喜欢莫奈,看到这儿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杨默找来莫奈的书看,恰好她有朋友住在莫奈晚年住的维吉尼小镇,就让朋友拍了好些照片。杨默从未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走近莫奈。

尽管顾爷不少地方讲得并不准确,甚至会有硬伤,但杨默觉得一个东西只要有趣,有时比正确本身还重要,“让我产生兴趣后,我会再去找正确或权威的内容,去补充、去矫正。”她也因此决定给顾爷出书。

赵子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科班出身,对于顾爷的讲述方式,他同样表示支持。他认为,艺术行业如果只是少数藏家、评论家参与,肯定没有前途,只有大众参与,才能让这个行业充满活力。而通过网络语言、娱乐的方式,让大众和经典绘画无距离,才能打消不少人在艺术面前的自卑感。

对不少读者来说,一本艺术普及读物很搞笑,更让他们兴趣盎然。读者“鸟飞”说,顾爷讲东西调侃较多,可能耐不住咀嚼,但相比那些所谓正统的希腊神话,尤其是文笔啰嗦、逻辑混乱的讲述,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业内担忧

“美盲”太多,顾爷才有市场

像顾爷这样以调侃、搞笑的方式搞艺术普及,如今并非个例,甚至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还很风行,这多少让业内人士感到一些担忧。

“将经典的、人类历史的结晶,拉到低俗的层面去讲述,这种方式不太合适。”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认为,读者看不懂,至少对艺术还有所敬畏,但顾爷将经典艺术解构掉、玩笑化,而且还能出书,就会让大家觉得谁都可以无底线地将历史、经典重新调侃一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认为,“速成式的艺术知识传播会存在一定偏差”,艺术史并不是快餐文化,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积累,不能简单地与艺术知识普及划等号。

在杨卫看来,这更是当今时代的毛病,微信公众号谈正儿八经的事,引不起大家的兴趣,但是爆料一些名人隐私等,马上就有“10万+”阅读量。“这不是局部问题,是整个时代存在的问题,谈理想、谈文化、谈崇高、谈经典,很多人没什么兴趣,觉得离我们太远。”他认为,读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马上获得快感,而不是获得思考。

这也让杨卫想起吴冠中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说过的话:“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他感慨,二三十年过去了,美育教育依然欠缺,就连不少博士对艺术知识的了解也极度匮乏,这也使得顾爷现象大行其道。

而在艺术普及方面,学者们更乐于在艺术圈自娱自乐,不愿意主动和大众沟通。“大众本身就缺乏审美基础,尤其是当代艺术形态越来越复杂,结果大众对整个艺术史根本看不懂,不知道画家们在搞什么名堂。”杨卫说,相比之下,上世纪80年代,邵大箴、宗白华等名家都写过通俗读物介绍西方艺术、美学,但是现在的学者不愿意做这些,而且高校评职称也并不认可艺术普及读物。

杨卫为此呼吁,大众需要艺术史普及,需要审美运动。他设想说,美术馆至少应该增加一些对艺术史做简短梳理的展览,“我们现在引进很多西方大师的展览,都在做高端展览,但艺术史的展览还是太少了。”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也认为,博物馆和美术馆是培养大众艺术鉴赏力最好的课堂,应该多做艺术普及工作。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