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亮相 拉开首届亚洲双年展序幕(组图)

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亮相 拉开首届亚洲双年展序幕(组图)

2016-11-28 09:55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罗一平 冗繁削尽留消瘦 45cm×36cm   2015年罗一平 冗繁削尽留消瘦 45cm×36cm 2015年

名家评价:

历史上没人像罗一平这样画,他对密林和杂树林有一套自己的方式,这套杂树林的处理,完整地把他对书法的思考和技法运用进去,所以很有一种灵韵。

罗一平的画有诗意,他的山水画不是南宋式的小笔墨,而是大的气象,浑厚化滋、植被茂盛、云气水流,有南方湿润的特点,非常宏阔。他实际上是描写了一种千百年来我们期待的诗意齐聚的景象。这方面是他自觉的追求。

他的画书意、书情、书画一体。他的画是写出来的,从心里写出来的。我们看他的小画不用说,就是一气呵成,他的大画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现在国内有的大画过于强调“积墨”,比较死。但他的画不一样,他的画有大家风范,既有行草书的写意,又有积墨和泼墨,充分地使用水分以及水和墨的融洽,所以他的画整体很好,很大气。

——薛永年,中央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罗一平的山水画以水墨为基为底,在挥洒中保留率性的笔墨墨痕,又在墨色和彩色的渲染覆盖中增加视觉强度,使笔墨的意趣性、丰富性成为主体构架,很好的保持了笔墨的内涵,保持了山水画的写意特性,达到了质与文、朴与华、气派正大与倜傥不羁的有机统一。

他作画过程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塑造山水,而是以融入者的状态“走”进山水,在山水中漫游,任笔墨挥发,一路造境而去。这种方法虽在传统画理和当代实践中都有存在,但一平强化了这一路径,这条路径也特别需要感性激情和理性控制的平衡能力,罗一平在学养和能力上的综合高度,使他在这个方法上得心应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罗一平是站在绘画史、美术史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术制高点上思考绘画,所以他的面貌肯定和其他人不同。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西方现代派各派面貌不同,风格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被罗一平抓住了,都揉到了他的山水画创作中。

——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原党委副书记。

他的用笔,既洒脱飞动,也沉滞凝重,有如赖少其晚年山水那种苦苍拙朴的风貌。他发挥了方形山水画那种乱柴皴的纷披苍茫和笔墨混融的氤氲生动,其一气呵成、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水墨之气,一方面体现了画家创作时忘我虚静的状态,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画家对于自然造化精神魂魄的直觉把捉。

罗平的小品在方寸之间精心营构,以大画画小画的方法,使小品常常生发出幽远旷达,恢弘壮阔的意境。大画乱柴皴在这里转换为一种优雅娴静的笔致,而且这些作品的用笔极其娴熟,熟后生的洒脱飘逸也频见自由和散淡。有如董源的疏淡、玄宰的柔媚,石涛的放达。笔墨的启承转合、浓淡虚实,也臻至精巧和玄妙。应该说,这些小品更深刻地揭示了罗一平对中国文化以及传统山水画的理解。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3456789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