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美术学院,即使在中国,也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正值吴作人诞辰百年纪念讨论会举办,会议的题目就定为《美术学院的历史与问题》。会后,留了一个希望和期待,就是准备开另一学术讨论会,题目应该是《美术学院的现状与可能》,在“历史与问题”已经讨论过之后,真正的重心指向今天的美术学院向何处去?今天,清华美术学院成立六十周年,把这个问题作为学术研讨会议的主题,世界各国的美术学院的院长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美术学院的发展和前途的问题。美术学院的院长不仅仅是在思考如何来办一个美术学院,而且实际上正操办着美术学院,因此这次会议将会是在中国的艺术专业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其问题切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正是对今天的艺术专业教育的展望,逼迫着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的美术学院还能不能被美术学院这样一个名称所概括?美术学院的性质和功能将会发生怎样的革命和变更?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试图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探讨。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英文名称中有两个词向世界彰显着学院的特点和性质,叫做Art 和 Design,其实这两个词代表的是美术学院的前两代的存在和变化,但是今天的美术学院已经面临,甚至进入了第三代变化!这第三代,就是Media(媒介)。这里的媒介是不是就是传媒呢?是,也不完全是。作为美术学院的媒介,反映的是人类的视觉与图像能力的进一步回归和发展,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图像时代。在这个图像时代,实际上,一切存在都变成了人的造作、创作、制作的作品,由这些人工作品传达人的所有的一切,充分地显示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的展现、寄托和表达。而且,还不仅仅只是一种被动的传达和恰当的表达,而是一个积极、主动、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虚拟现实、想象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的是图像,是艺术,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幻想和理想的无限可能性。它与我们自古以来所感知的,或者到今天为止所经历的物质世界和客观环境有所不同,整个世界都在逐步更新,进而变得完全“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