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双人走笔多双响 秦汉力柔孰为寻(图)

双人走笔多双响 秦汉力柔孰为寻(图)

2016-12-05 09:47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蔡树农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书法自它始创的那一刻起,在非常漫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地演变着“书法”之法的各种各样的突破,就像人类婴儿的生长,虽然幼稚却对“成人”至关重要。中国书法的五体推衍,根本上说是书法之法的重大的颠覆性的改头换面,没有书法之法的“其命唯新”,篆、隶、真、草、行的五体切换应该难以发生。所以,最讲究“技进乎道”“游于艺”的中国恰恰是把书写行为称作书法的,而不像日本把书写视作“书道”,韩国把书写视作“书艺”,艺道的崇拜、强调固然是书法的高级阶段,但在几乎出于实用主义为目的的中国书法。如果不讲究法则,不注重法则的基因突变,书法的诸多美好附着价值往往会体现不出来,只有具备了书法之法的关键研发,中国书法才能绵延数千年擎托起璀璨的书法星空。自然,不管书法如何气象万千,神奇莫测,在总的星座位置上,篆、隶、真、草、行五体即意味着五法,这个五法是保证书法星空五光十色运转的不二定位,书法的任何太极变幻均不出五体、五法的“唯此唯大”。再伟大的书法家,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宝藏都会感叹自身的渺小,都会为自身的无能为力而肃然起敬。

“自上世纪初发现西北汉简以来,随着大量的秦汉简帛文字资料的出土,那富有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的秦汉墨书文字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如果你要‘取法高古’的话,那么,就不应只是‘印宗秦汉’,而应该是‘书宗秦汉’了。”这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松长为他和实力派书家朱永灵“秦风汉韵”简帛体书法艺术展所写前言《书宗秦汉的联合尝试》中的一节话,确实是书法学者的洞察之言。陈松长、朱永灵“秦风汉韵”展系韩国国立庆北大学、(中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尹在硕(韩国)、王小椿、张智重(中国)策展的围绕简帛体书法进行的有学术色彩的跨国交流展,韩国国立庆北大学秦汉简帛研究专家尹在硕教授认为:“甲骨文在19世纪末在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发现以来,马王堆遗址、郭店楚简、信阳楚简、北大汉简等,20世纪一系列新文字文物的发现,为我们创造了进一步接触历史的实体的契机。”篆隶相杂的简帛书除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补缺、证疑、新说作用,就目前已经出土的上百万(支、块)简帛文字来看对书法领域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直接和潜在的价值,无论笔法、书体、章法、墨色、材质均提供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第一手墨迹,从中当然可以发现“书艺”、“书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书法”的意味还是首当其充,什么书卷气、庙堂气、禅佛气统统是后来文人书法自觉时期的经典产物,而简帛体书法文字弥漫着的正是文字法则自身的魔幻色彩,特别是掺和着篆、隶、草,甚至某些楷书形迹的混元交响非常震撼。倘若再深一步,秦汉简帛文字还隐含着被今天奉为现代因子的笔法结体,到底该如何理解、如何消化简帛体的种种曼妙和不可知性,或许对书法界仍然需要时间才能完成,或者说,秦汉简帛能否成为另外一个意义上的书法正宗,尚有待时间印证,好在那些嗅觉敏锐,又有能力摄取的书法家捷足先登了,陈松长、朱永灵是身体力行、可圈可点的两位。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