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等级墓葬一般由长斜坡墓道、多个天井、过洞、甬道以及墓室组成,即所谓“事死如生”。以壁画而言,一般墓道多绘制青龙、白虎、出行、狩猎。过洞、天井多绘内侍,甬道之内表示进入内室,多绘制贴身女侍、女官、伎乐以及装饰性屏风。
这些壁画在考古发掘后,其后不少都收藏于博物馆,此次寻访壁画的第一站也理所当然的是收藏壁画最富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先见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壁画真迹库研究员王建岐,他在历博长期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美术与壁画保护、复原临摹和壁画真迹库的重要接待讲解工作。2004年上海博物馆与陕西省文物局合办“周秦汉唐大展”,他曾参与编写《周秦汉唐文明特集·壁画卷》,与王运天的深厚情谊也是那时结下的。这些年王建岐在研究壁画之作,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壁画复原临摹的实践,聊天时他对于陕西壁画中的一些典故与轶事如数家珍,因为之前觉得他临摹所用的赭石颜料尚未臻纯正,王运天专门给他带了一块出自虞山的大赭石,又细细交待用法,老友深情,让人感动。
其后自然直奔此行的主题——已经对外开放多年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图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之前的历博常设展多为唐墓壁画临摹品,原迹一直深锁库房——七八月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曾举办《风华重现——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入藏壁画暨保护修复成果展》,免费公开展示流失海外的唐武惠妃墓壁画、整体搬迁回来的唐韩休墓壁画以及唐章怀太子墓的部分壁画,其中唐代韩休墓出土的大幅《乐舞图》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屏《山水图》为第一次公开展示,可惜我们抵达时此展已结束,好在最多且最好的壁画仍在收费的唐代壁画珍品馆。
这一壁画馆是与意大利合作建成的,概因意大利对于壁画保护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与机制。壁画原作深理地下千年,出土后极其脆弱,对保存条件要求很高。2003年9月中意两国开始签订备忘录,2007年动工并于201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800米,展柜全部从意大利购买,尤其是展柜玻璃是防紫外线夹胶玻璃,柜门可以打开至90度,密封性极好,可以有效地控制温湿度,展出包括赫赫有名的章怀太子墓《客使图》、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马球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以及《狩猎出行图》等国宝在内的壁画珍品近百幅。
进入地下展厅,换上鞋套,拐过序厅便是巨大幽暗的展厅。
先是一组长卷式的仪仗队——唐初李寿墓壁画,李寿(577年-630年)字神通,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与唐王朝开国元勋,隋末与李渊举兵反隋,后又紧跟李世民,去世后陪葬唐高祖之献陵。1973年因当地农民灌溉田地,墓道塌陷而被发现,是目前已经发掘的唐代墓室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壁画收藏于历博,而李寿墓门、石椁、兽首龟形墓志则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李寿墓壁画表面凸凹不平,脱落较多,制作于贞观四年, 离唐王朝统一全国不过六年,且李寿是功勋之臣,故尤重甲兵武备。从壁画的风格看,与印象里盛唐画风有着明显区别,多南北朝乃至隋代清简之风,少晕染,大概一切制度尚是草创期,故多因陋就简,人物风格似与北齐壁画有渊源处,线条多为铁线描,中锋勾勒, 刚健圆润, 极富弹性, 马之肥硕劲健可见。
颇有意思的其中且有黑白花斑马,王建岐介绍说最初研究者以为这种马是画家根据想像创作出来的,实际上,这种花斑马是有的,“因为我去年在美国的南部还有这种马,有点像荷兰牛一样的花马。”此外还有一胡人牵马图,那马是小头,大身,据说即是汗血宝马,现蒙古国仍有此马种,马鞍垂下一马蹬,似等待主人上坐,势若跃动。因为是鹰钩鼻,王建岐认为是今塔吉克人,不由让自己想起此前北疆库尔德林之行于林溪间所遇的塔吉克牧马老夫妇,当时喝了马奶,躺在林间,一群各色的马散落在黄昏的溪水之间,一直在印象里保留着一个美好的位置。
陕西礼泉昭陵鸟瞰 视觉中国 资料
其后则是持五足圆盘的侍女,梳单球髻,面部红润,樱红小口,唐风明显,身躯极高,穿淡黄窄袖襦,上加淡红披帛,手臂以下及裙子中部都脱失破损大片——这是房陵大长公主(619年-673年)墓的侍女壁画,大长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六女,其墓属唐高祖献陵的陪葬墓之一,1975年发现。侍女手持的大圆盘也被称作食案,是汉晋以来一种应用于床榻的低矮食案,上面分别是柿子、佛手(或甜瓜),其中一只柿子涂有红色,其他纯然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