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记载了明代徐渭的创新经历——不甘平庸发愤创新,命运多舛时事弄人,曾以利斧劈头而不死,以铁钉穿耳而不聋。上苍让其受尽折磨后授其水墨技法,原是让他混口饭吃的,殊料徐渭就此干出一番事业,以其不朽的画作得享水墨画大师之名,影响了后代无数画家。而清代的邓石如则不然,他没有科考落榜的苦恼,没有跻身官僚的奢望,没有当一位青史留名的艺术家的抱负。邓石如如一位流浪艺人般四处飘泊,在家乡当一名塾师,拜学者梁巘为师,到南京梅家当清客,后来飘泊到安徽歙县,他觉得好就多住了几年。那些年他的隶书篆书大放异彩,尤其是他的篆刻,平平淡淡成就了开宗立派之业。 艺术家可比较又不可类比。韩天衡先生的从艺之路没有“不颠狂不得活”的记录,但他又是一位创新求异者。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他比邓石如更上层楼,在研习艺术探索创新方面显得更为主动。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刮起的“滚滚韩流”,其实那时他已形成了立派之势。时光如梭,20年后的韩天衡先生宝刀不老,仍以灵光迸射之势发愤图新,引领着当代书画篆刻领域的开拓和创新。 韩天衡先生认为“不逾矩不”并非是轻率狂妄的否定。“不”是艺术前行的动能,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艺术的追求,穷尽一生的努力和探索,也只可能接近于真实和目标,岂有从心所欲?但在这接近的过程中,往往又会人为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规矩,某些规矩又束缚着人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脚步。循矩而又不囿于矩,在肯定中作智性的不屈不挠的否定,才能在艺术上从心所欲,敢于越陈规,创新貌,推新出新,常变常新,才能使艺术生命常青。 如同一个赤子,韩天衡先生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挚爱的中国艺术。他用他“不逾矩不”的信念,不仅书写了20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史的崭新篇章,更是身体力行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艺坛常青树韩天衡先生,依然孜孜不倦、毫不懈怠,在工作之余,他不忘为艺术发展的后继有人贡献着他全部的智慧,更是用全部的热情关注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以满腔的热情为这个美好的时代奉献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蒋频
2016年12月2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