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当代中国画应该回归写意精神

当代中国画应该回归写意精神

2017-01-10 14:1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年来,无论是观看大型美术机构主办的国画展,还是翻阅各大美展作品集,总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入选作品几乎是工笔画的一统天下。原因何在?是评委的喜好导致,还是画家创作不出高水平的写意画?

美术评论家傅雷在《观画答客问》里说:“初民之世,生存为要,实用为先。图书肇始,或以记事备忘,或以祭天祀神,固以写实为依归。逮乎文明渐进,智慧日增,行有余力,斯抒写胸臆,寄情咏怀之事尚矣。画之由写实而抒情,乃人类进化之途程。”毋庸讳言,工笔画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机、录像机的普及,国画的功能也应该与时俱进,由写实转化为抒情言志。中国画最重要的民族审美品格是写意精神。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画家的艺术主题,更能直接地抒发画家的情感,也更能直接显示画家的艺术功底。

当代工笔画创作看似繁荣,却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的工笔画作就像生产车间里的产品,是按一道道工序制作出来的。看似精细,却缺少生机。更有甚者,一些人充分利用当代科技,把作品的线描稿打印出来,然后在其上填色。这样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工艺美术画,有何艺术性可言?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就反对谨细刻板、外露巧密的工匠画。他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为了入选美术大展,有人用半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画一幅画,因为他们知道,画得越精细,入选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一些画家平时画写意,参加大展时就画工笔。

初学国画者一般从画工笔画学起,因为工笔画容易学习。而写意画则需要较高的艺术功底,需要一定的书法功底,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学养。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看到一幅画画得很细致,就认为这幅画是画家认真画的,这幅画就很值钱。相反,如果看到一幅大写意,就认为是应付之作,价值也就打了折扣。其实,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只要画好了都是好作品,艺术价值都高,画不好都是次品,也没什么价值。

窃以为,工笔画就像楷书,写意画就像草书。楷书、工笔画的好坏容易看出来,草书、大写意则比较难欣赏和鉴赏。大写意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与工笔画相比需要更高的鉴赏水平。大写意之所以难登美术大展的“神圣”殿堂,也可能与此有关。因为较难把握,而且现在的大写意作品确实精品不多,所以美术大展里的入选作品,自然就是工笔居多,而少有大写意能入评委的“法眼”。

很多画家对工笔画趋之若鹜,因为他们看到各大展览上工笔画频频获奖,似乎评委更垂青工笔画。有些人用半年的时间画一幅工笔画参加美展,少的也用几个月的时间。没有闲工夫画工笔的,就只能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由此可见,要改变全国美展缺少大写意的现状,需要评委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广大的画家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写意画的创作水平,评委们也要努力在评审中,兼容并蓄,共同尽早走出重技术轻艺术的认识误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