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杨长喜:谈《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组图)

杨长喜:谈《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组图)

2017-01-11 10:3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image010.jpg

吹断泉声半岭风 180cm×98cm 纸本 2009年

中国山水画以自然造化为师,以表现自然之精神为己任,以回归自然为最高境界。老子“自然”概念的提出为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书画艺术确立了一个很高的美学标准。历代美学家和艺术家对“自然”这个美学概念内涵的理解和阐释与老子的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所说的“自然”不完全是指自然对象,而是指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列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第一个树立了“自然”为画中“上品”之上的标准。宋代黄休復也提出绘画艺术应“得之自然”,即要求在艺术创作中超越人为的特点,不拘于形似,有自然天成之趣。具体而言,山水画要做到“自然”,画家须深刻地体察宇宙本体——“道”的自然无为状态,以及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过程。因此,中国山水画极其推崇“自然”,把“自然”视为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品格。纵观中国绘画史,也的确可以看出那些带有过分人为特征的艺术作品,而非自然的艺术作品向来地位不高。正如清代华林所言:“画到无痕时候,直似纸上自然应有此画,直似自然生出此画”。“(《南宗抉秘》)即是强调绘画作品应似自然而成,自然生出的。再比如在色彩上,由于受到老庄主张的“素朴玄化”的思想影响,中国山水画的色彩发展之路——从金碧山水走向浅绛山水乃至水墨山水,正是“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单纯而又富有变化的水墨,体现了那种朴素的造化自然的精神。这种“素朴”的水墨山水画,千余年来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如果画家只注重表面的五色,“则物象乘矣”,物象内在的本性被忽视了,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唐代水墨画流传后世不衰,“运墨而五色具”代替了“随类赋彩”,虽然墨是单色的,却蕴藏着无穷的表现力,从而使画面浑然一体。



责任编辑:Jelly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