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辛德勇: 考古无法为海昏侯翻案(图)

辛德勇: 考古无法为海昏侯翻案(图)

2017-02-04 10:44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首都博物馆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上,刻有“大刘记印”的印章 摄影记者 王晓东首都博物馆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上,刻有“大刘记印”的印章 摄影记者 王晓东

记者 孙行之

辛德勇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研究,代表作为《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和《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

随着海昏侯墓被打开,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刘贺进入大众视野。大墓能让刘贺死后一瞬的哀荣呈现于人们眼前,却无法体现历史之多变及刘贺命运之浮沉。史料典籍中的刘贺究竟是何面目?他的命运又是哪些人在操纵?

《海昏侯刘贺》是第一部有关刘贺的历史传记。北大历史系教授辛德勇使用最常见的史料《汉书》、《史记》等,进行交叉分析,通过汉武帝、霍光与汉宣帝的活动,勾勒出刘贺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命运怎样在出生之前便已预伏,并最终被宫廷权力争斗吞没。

自2015年11月海昏侯墓的考古进展全面公布,种种基于考古实物的推论,强调实物对历史记载的颠覆性。而在这本新书中,辛德勇借由系统的史料梳理,对这段历史的叙述进行了矫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和文字铭文、简牍文书,只能进一步丰富我们对西汉历史以及其他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而不能,甚至根本无须期望对《汉书》记载的有关刘贺的基本史实做出什么翻案文章。”

现在,首印10000册的《海昏侯刘贺》已被订购一空,这令辛德勇有些意外,“我文笔很差。如果说精彩的话,也是刘贺的故事、这段宫廷政治足够精彩”。

昏乱的“海昏侯”

相比于一些皇帝与权臣,史料典籍中对废帝刘贺的记载确实稀少。这恰恰构成了辛德勇的书写冲动:“如果直接记载很多,一清二楚,我也根本不会写这样一本书。”通过史料交叉分析勾勒出刘贺的形象,是希望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一个背景性的材料。“没有了背景,实物没办法说明问题。即使出土文物比史料更详细地反映了一些情况,那也是在历史大背景下分析的。”

《海昏侯刘贺》共七章,其中对刘贺的专门讨论仅有两章。全书始于刘贺的祖父汉武帝晚年的感情生活与政治作为,终止于刘贺去世。“如果把从汉武帝晚年到汉宣帝执政时期的历史看作一场宫廷政治大戏,刘贺仅仅是一个比较偶然的小插曲,是一条主线之外微不足道的人物”。

“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走不便。”这段少见的关于汉代帝王外表的描述,来自宣帝派到昌邑监视刘贺的山阳太守张敞。随之一同到达宣帝手中的,还有那句“清狂不惠”的评断。在辛德勇看来,正是这次奏报让宣帝放下心来:这位废帝实在不足忌惮。此后一年,宣帝便封庶民刘贺为海昏侯,令其移居豫章。

自此,刘贺进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四年后,他以一位列侯的身份死去,葬入如今位于南昌观西村的这座大墓之中。而在成为海昏侯之前,他曾是大汉帝国的皇帝,虽然只做了27天。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