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讲究神似,表达意境。不仅能通过人物、山水风光、走兽翎毛使欣赏者思想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昭示着人生哲理及宇宙意义,同时也担当起住宅的风水调整,让居室充满正能量,避邪纳福,门庭吉祥。
中国画在风水运用上,有着极为重要作用,是中国二千年文明史中,重复应验的实例。“一代画圣”的吴道子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道壁画,展现出神佛的庄严和天国圣境的辉煌。他落笔一挥而就,不失尺度,所绘人物,用状如兰叶之线条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画作以神的光明,感动人心,意境高远彰显了唐朝一代天朝,盛世的繁荣富强。明清两代的宫廷陈设,全部是传世国宝,自然担当起了帝王风水。
时值新春佳节,给住家挂一幅能提升运势且藏风聚水的国画,已有超过五百年的民俗流传,但如何挑选一幅符合自家风水、运势的国画,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确实需要一些相关的常识,本篇就如何甄别一幅中国画在风水运用上的作用,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
南朝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标准,亦如北宋画家郭思所说的“六法精论,万古不移。”时至今日,谢赫的“六法”依然是中国画艺术品鉴的标准,几乎没有一位画家能对此能提出质疑。但在风水语境中提出,可能会让你产生怀疑,谢赫提出的“六法”,是甄别国画优劣的标准,与风水有何关系?历代画家的审美标准,几乎都是沿用了堪舆相度山水的理论指南,中国文化的“屈曲生动、端圆体正、均衡界定、谐和有情”不仅是风水学的四大原理,也是诗、文、歌、赋、画的基本标杆。
谢赫的“六法”分别是:“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如果你能领会其意,就能甄选到具有提升风水能力的好画,但如果将谢赫的“六法”提升到阴阳五行和风水的要求上来考量,可以说是当今甄别具有正能量且能改善风水中国画的唯一标准。
“六法”的第一条是“气韵生动”,是指把绘画对象的精神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万物的精神气韵无非是阴阳五行之气,把事物的阴阳五行之气表现得越充分,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强,用这种作品装饰家居客厅或办公室当然也是最合适的。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技法,实际上还指用墨的技法。关于用笔的技巧,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用笔四势”,即筋、肉、骨、气。如将“四势”转化成五行,则筋为木,肉为土,骨为金,气为火。再加上用墨,墨之浓淡干湿就代表水。而“应物象形”,是要准确描绘对象的形状。万物之形均可归纳为五行,大致上即水曲木直火尖金圆土方,当然很少有单一五行形的物象,绝大部分物象是复合形的。通过分析作品中物象的形状,就可知道其五行属性。以画中的五行来生克制化居家风水的五行,相得益彰。
指根据对象所属类别,赋予相应的色彩也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尽管自然界色彩缤纷,千差万别,但也可归纳为红(火)、黑(水)、白(金)、黄(土)、青(木)五个系列。如青绿山水以青绿为主调,在颜色的五行上是以木为主,使用者如果五行缺木,不妨在家中挂一幅青绿山水。“经营位置”,是指构思构图,一幅画纸,有上下左右和中间,在方位上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间属土。甄别中国传统绘画的五行品相,首先要从题材、物象、色彩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梅兰竹菊图都是属木的;荷塘月色图则为水生木之象;崇山峻岭图为土厚之象,雪景图为水旺之象等。更深层次的鉴赏须仔细分析作者的笔墨技法,通过画面的五行品相判断作品水平的高下和是否适合收藏使用。
单论五行。水在中国画中是有滋润感的墨色。如只用枯笔而不用湿笔,则显得偏枯而失去阴阳平衡,缺乏生气。而湿笔只有在枯笔的基础上使用,才见其滋润之美,“水曰润下”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 “炎上”为火,火无定形,传统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就是“火”。当我们欣赏中国历代名画时,往往有一股气息迎面扑来,或温润明朗,或雄浑苍厚,或清旷淡宕,或幽静闲澹。这是一种格调,一种气韵,而格调往往有高低之分。“火”的修炼重在立意,它展示的是作者的文化、思想和内涵。
易经中的“厚德载物”,标榜了土的精神。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中国画中的“土”就是积墨,其品相如肥土之积,浑厚稳重,作品的厚重感因此而生,可以说是画中之“肉”,土忌浊,忌单薄,需要极高的素养和深厚的笔墨功底,笔下方见浑厚之象。中国画自明清以降,注重金石味,在五行中属金。无论是“屋漏痕”、“锥画沙”、“虫蚀木”,方而不扁,枯而不燥,湿而不腻,刚劲坚韧,力透纸背。“曲直”为木,自然界的草木枝叶根须向上下左右延伸,或长或短、或曲或直,千姿万态,活泼自然。无论疏密、长短、大小、阔窄、肥瘦、伸缩、开合、俯仰、向背、参差皆得其所,灵动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突显“木”的精神气韵。
国画的能量是能够使人超越具体、有限的物像和自然环境,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国画能量的发生,一切都会因此发生变化,虽说是潜移默化,不可觉察,但会让你深切的体验到。
李建军写于深圳
201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