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踏歌图》,绢本,水墨,设色,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宫廷绘画
明代的宫廷绘画管理模式采用宋制,但是与宋代不同的是,明代没有专门设立“翰林图画院”,而是将征召入宫的画家分别安置于不同的机构之中。从宣宗(1426—1435年)朝始,宫廷绘画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起来,入宫的画家一般被安置于仁智殿、武英殿等机构中,由太监管辖,并授予锦衣卫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武官职务,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
明代宫廷画家的待遇和地位不能与宋代画院画家同日而语。但是,许多在元代异族统治下无望或不愿进入仕途的画家,入明以后,非常看重被统治者器重和为宫廷皇室服务的机会,甚至将进入宫廷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在明代前期,宫廷中聚集了一批有相当艺术功力和学识修养的职业画家及文人画家。
明代的统治者提倡宋代院体那种雄健宏阔、规整苍劲的画风,这在朱元璋题李嵩的《西湖图》中也明确表现出来。因此,洪武、永乐年间,一批批浙、闽籍画家走进宫廷,在明代绘画演进中时常充当着传承、改变、更新的角色。永乐年间入宫的谢环创作的《杏园雅集图》最能代表当时的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