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 30×24cm 2008年
刘文清先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传统笔墨的迷恋,但却又不拘泥于古代文人画家寄托于笔墨之间的出世情怀,而能对当下社会的种种赋予自己的人文关怀。既能以洒脱、飘逸的线条来表现苏轼、米芾等古代文人雅士的超然物外的神态特征(如《东坡读书图》、《米芾拜石》等),又能做结构准确、笔墨老辣的近现代人物肖像(如《孙中山造像》等)。这正是刘文清绘画艺术的可贵之处。平心而论,此时的水墨就材质本身而言,可以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程中几乎已经被穷尽了技巧探索上的一切可能性,在精神性上也达到了与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古代水墨在令后人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多的是难以突破的压力和困惑。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言载体而言,艺术的发展和可能性必然是没有穷尽的,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或许,石涛的这种观点有一种更合适的表述方式:笔墨当合时代。“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捍卫了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笔墨的地位和尊严。笔墨本身的表现力确乎在历代大师的手中穷尽了封建人文背景下的种种可能性,但在现当代的历史场域中理应拥有多样的突围途径。刘文清先生的绘画便展示给了我们一种令人欣慰的突围方式。传统笔墨技巧在表现当代人的形貌特征和精神气质方面,在适当吸收西方艺术元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坚持、困惑和多元化诉诸画面,也就是说,在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绘画艺术的当代发展,如何实现传统笔墨的当代趣味和社会承担,如何重塑民族艺术的形象和地位方面,传统的艺术趣味和技巧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刘文清先生所说,深入生活,感悟时代与人生,创作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巨大成就的经典力作、鸿篇巨制,复兴盛唐时期人物画繁荣的新局面,为时代写真,为祖国立传,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