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雏待饲》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乾隆皇帝对于书画收藏的热情恐怕无人能比,好在这位清高宗不比玩物丧志的宋徽宗,尚能励精图治光大康熙与雍正帝的基业,与徽宗靖康被俘客死他乡的结局不同,乾隆皇帝不仅享受到了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盛世所带来的富庶和繁荣,足足做了六十年的皇帝和三年的太上皇,更依托强盛的国力建立起了远超前代的宫廷收藏体系。当然,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乾隆皇帝的书画收藏既是满足其个人的志趣爱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宣传教化的政治作用。比如同时受到宋代和清代宫廷青睐的《耕织图》,有时连皇帝也亲自参与创作,为的无非就是劝课农桑,以此来维护这个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帝国的根基。
在乾隆皇帝的众多收藏中,还有一类特别受到青睐的画作,其中包括宋代李迪的《鸡雏待饲图》、明宣宗朱瞻基的《子母鸡图》、明代吴门画家王榖祥的《春雏得饲图》等,这篇文章也由近日在天津博物馆看到这幅在展的《春雏得饲图》有感得来。这类题材从中国传统花鸟画最为繁荣的宋代开始流行,此后历代皆有创作,而其基本的文化寓意也很清楚,大致是表达一种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感念,或者进一步衍生出“反哺之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孝道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王朝经常标榜“以孝治天下”,满清入主中原,为巩固其对汉人的统治,也要借助儒家文化,而受到儒家文化推崇的孝治自然也就为清代的帝王所遵循。在顺治帝时期,清朝就继承了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其第一条就是“孝顺父母”;后来康熙帝感于“风俗日敝”想要加强教化,又向全国公布了“上谕十六条”,为首的也是“敦孝弟以重人伦”,可见清朝帝王对于孝治的重视。至于乾隆皇帝,更是清朝皇帝中出名的孝子,其一生陪生母崇庆皇太后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上五台、巡幸中州、谒东陵、狩木兰,且将太后的生日定为“万寿节”,届时普天同庆,万国来朝,皇帝自己还亲率皇子皇孙彩衣起舞为太后助兴。通过现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六旬)、《芦欢荟景图》(七旬)与《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等作品,仍能想象当时的盛况。乾隆皇帝以孝行垂范天下,那么这些借助子母鸡题材比喻跪乳之恩、反哺之孝的画作,受到皇帝青睐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细察这些作品上乾隆皇帝的题跋,却不难发现,提倡孝道之外,皇帝还有另外一层更为良苦的用心。
乾隆皇帝对这些画有雏鸟待饲题材的作品发生特别的兴趣,起于乾隆五十三年,已是崇庆皇太后去世多年之后的事情。年过古稀的皇帝此时虽然时时沉浸于太平盛世的荣光和臣子的颂扬之中,却也开始意识到乾隆中期以来日益滋生的吏治腐败,而此时湖北荆州爆发的一场旷古未有的大水灾则着实让皇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