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潘天寿:一味霸悍与平和内敛(组图)

潘天寿:一味霸悍与平和内敛(组图)

2017-05-11 11:4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小龙湫下一角图轴  潘天寿

“笔情指趣”

观潘天寿的绘画,墨韵浓郁、酣畅恣肆,磅礴睥睨、雄浑大气,与一般画家在用墨上似有不同,这离不开他为人称道的“指墨”画法。指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画家张璪作画时“或以手摸绢素”的记载,至清康熙年间,铁岭高其佩开始尝试不用毛笔,单用手指蘸墨作画,成为指墨画的正式创始人。潘天寿幼年因受到乡间画家指墨作品的启发,很早便开始尝试指墨画。抗战胜利以后,潘天寿作指墨画越来越多,幅面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要作指墨画?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给出了答案:“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 ”在他看来,指墨画运指作线,欲粗欲细,欲浓欲淡,远不如使用毛笔方便,这是大缺点,然而也是大优点,正因为不方便、不流畅,指墨画显得比用笔更刚、更拙、更辣、更涩,也更见骨。

潘天寿运指很讲究,以狂放的大写意手法表现含蓄微妙的情致,不求快,有金石气,往往能达到“屋漏痕”的效果。他在常规毛笔用法的基础上,追求更加复杂苍劲、厚重有力的笔墨境界,从而将笔墨与指墨相结合,通过生动的造型和磅礴的气势,形成一股巨大的感染力,把笔墨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指墨画在潘天寿的创作中占据很大比例, 《烟雨蛙声图轴》《晴霞图轴》 《夏塘水牛图卷》 《梅月图轴》 《微风燕子图轴》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展厅中,创作于1966年的潘天寿一生最后一幅指墨画力作《梅月图》引得不少观众围观,画面中,指墨所表现出的滞涩的线条、浓郁的墨色和乌云掩映的残月,铸成画面深沉静穆的基调,指墨画“屋漏痕”“不雕”的美学品质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松鹤图》是潘天寿指墨画相当成熟的作品,流露出指墨的沉厚老道。画中的石头、鹤腿的线条非常厚重,鹤身有“屋漏痕”之势,力透纸背;中国历代花鸟画家长以鸡为题材,但用指墨画鸡却少之又少。创作于1961年秋的《抱雏图轴》中,潘天寿用指墨法画鸡,呵护小鸡的家鸡用墨凝重生辣,羽毛浑厚,渗透着劲健的力量感。

不做“洋奴隶”

20世纪初,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强烈冲击,潘天寿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的观点。他认为,中西绘画是两大系统、两个高峰。两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然而绝不能随随便便地吸取,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中国绘画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同西洋绘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他把民族绘画提到关乎一民族、一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高度,认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并指出“一意模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 ,实为“洋奴隶” 。

在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看来,潘天寿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观点亦贯穿于他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1958年,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改名浙江美院并恢复中国画系后,他以院长与中国画界领衔人物之一的双重身份,率先在全国美术院校中进行中国画分科教学,对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倡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诗书画印‘四全’的综合素质,强调抓牢中国画技法教学,促进了中国画教学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潘天寿认为,画画的人,不能局限于画画一面,对诗文、书法、画论、画史等方面的学识必须很好研究。他倡导中国画专业应把诗词、书法、篆刻等列为正式课程。 ”邵大箴介绍说。

在潘天寿众多方印信中,许江认为,“一味霸悍”“强其骨”是其艺术之灵魂,对于解读其作品有着重要意义。艺术上,潘天寿以“强其骨”“一味霸悍”的雄强气概示人,其画作中的霸气和豪情扑面而来,然而在潘天寿之子潘公凯眼里,他却是一个性格内敛、举止稳重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喜欢多说话,不是那种说话唠哩唠叨、容易兴奋的人。他虽然是校长,人家往往会把他看为是看门的老头,因为他穿的衣服是打了补丁的。他内心的强大霸悍,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 ”

“他非常朴素,生活非常简单,一辈子都像一个农民那样生活着。 ”潘公凯说,在对潘天寿遗存资料的整理过程中,使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父亲这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底色,“这是使潘天寿成为潘天寿的最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