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胡嘉梁《舍得图》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既是学术课题,也是历史总结。中国画一直是一个时代风貌很强的画种,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明清以来,进入式微状态,一方面是沉醉崇尚前人辉煌成果的研究与学习,形成了凝固色彩浓重的习古之风;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工商业和民主思想的发展,也开始了崇尚主体个性表现的现代进程。
人们都熟知郑板桥有“青藤门下走狗“ 的印语,也清楚黄宾虹“青藤、白扬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的诗句,齐白石对青藤、八大、石涛“能横涂纵抹” 更是“心极服之” 。齐白石和黄宾虹崇尚、关注的狂放“不羁” 和“横涂纵抹” 式的情感渲泻和自由表现的胆识、精神,同古典形态宁静、典雅的情韵追求,己经构成了明确的针对性逆向思考。以他们敏锐的感觉,为我们勾画了一条有别于古典形态的艺术道路。
从青藤、白扬,清初四僧,到扬州八怪,以及海派兴起,到齐、黄称世,纵向形成了一条以大写意形式,纵情挥洒为特征的追求强化个性自由表现的发展线路,他们从被斥为“野狐禅”的地位到逐渐形成主流,形成了中国画这个古老画种向现代延伸嬗变的亮丽风景。齐白石、 黄宾虹之所以在一片对中国画的贬斥声中不为所动,就因为他们既深知传统潜在的生命力;也感知了徐青藤以来注入的新的精神活力的未来价值。西方的现代绘画,从塞尚开始从对形的模拟到对形的组织,构成了明确的古典和现代的分期。中国由于“道”、“器”思想的影响,
即在以重“道” 轻“器” 的观念下,注重的是以符号性语言来表现关系、表现规律。所以重 “意”轻“形”、重“神”轻“形”,不论工、写都是把“形”作为“神”、“意” 驻存的媒介。所谓气韵生动就是指足够的精神表达。中国从古典绘画开始就是组织形,“外师造化” 必须通过“中得心源”的思考来表现。把精神、思想的外化表现作为主要追求。因此中国画的古典形态和现代形态的分界,就不是表现在对形的认识和表现的分界上了,而是主要表现在主体情感表达的追求差异上,进入现代历程的中国画是以强烈突出的情绪化个性表达为主要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