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来说,“黄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星星美展”,“798艺术区”,“黄锐白云馆”……这些具有先锋艺术意味的名词与黄锐都有着千丝万缕乃至血脉相融的关系,他满怀朝圣般的虔诚投身于艺术探索,数十年倏忽而过,从未放弃。
解构与重建——执着的先锋艺术探索
黄锐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各举办了一届“星星美展”,后又于1989年在香港举办了 “星星十年” 纪念美展,而“星星美展”被艺术界资深人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不管主流媒体是否承认,都无法改变这一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事实。
作为先锋艺术的探索者和践行者,生于新中国初期的黄锐在经历众多“革命运动”之后,开始尝试把荒谬、严肃与纯粹集于一身的艺术表达形式。开始于2002年的北京“798”大山子艺术区的倡导乃和示范性的引领都是这种尝试的结果。他把艺术的纯粹性与商业性近乎执拗地融合在一起,把原本只是废弃工厂的“798”从被拆迁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众多艺术家通过精心改造和心血的倾注赋予了“798”先锋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种跨艺术形式的先锋化实践解构了传统,体现了黄锐在历经艺术沉闷期后的特立独行的创新性。但这种特立独行并非哗众取宠,其内蕴深厚的哲学意味为他的探索作了强有力的支撑。
“798”因当代艺术和前卫的生活方式闻名于世,它已经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但艺术与商业相生相克,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后来,黄锐不得不另寻他处拓展自己的艺术探索。
于是,他选中了“环铁”地区的一块3000平米的地块儿,请来荷兰设计师Neville Mass帮忙设计,花费10年时间在那里建起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取名“黄锐白云馆”。
黄锐白云馆——艺术空间的成熟之作
作为艺术家的黄锐,认为黄锐白云馆是他最好的空间作品。
从当年创造“798”开始,黄锐一直在通过一种独特的空间语言,结合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实践,“黄锐白云馆”作为一个多维艺术空间,凝聚了时间、空间、历史和哲理思索,成为黄锐的成熟之作。
历史如何在空间中生动,黄锐做到了。时间循环的再现进入了他的空间现场,他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历史材料:明清两代的砖,拆迁下來的清代四合院甚至恭王府的木结构、石料。光是清代的砖头就使用了20万块。这些材料拉来自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庭院,它们是漫长的北京生活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