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雕塑艺术家向模具中注入铁水
对威廉姆斯这样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斯洛斯青年暑期培训项目、魔力之城艺术联展,以及来自玛莎的第一笔定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斯洛斯,他了解了伯明翰的城市历史和特殊气质,他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表现并强化出这一特质。他正在设计一组真人大小的群雕,走动的,转动轮机的,吃饭的,再现斯洛斯工人一百年前的真实生活,创造一种“斯洛斯还活着”的感觉。这是个大项目,要花很多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远远超出了他的个人能力。但他坚持认为这是他的使命,“总有一天会完成的”。
以前没人把伯明翰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老了。艺术家杰克逊是伯明翰本地人,毕业于伯明翰南部大学金属艺术专业。毕业后,他到新加坡游历,熟悉不同种类的造像艺术,最终于2014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吃惊地发现,这座记忆中死气沉沉的城市如今充满了活力,金属艺术品市场十分活跃,更难得的是许多年轻人也参与其中。“看到年轻人愿意从事如此繁重的艺术创作,在浇铸、锻造车间流着汗拼命干活,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希望。这里聚集了来自全美各地的艺术家,他们都知道,要想搞金属雕塑,非斯洛斯莫属。”
曾经的城市传奇——铸铁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也是伯明翰整座城市最为灰暗的时期。如今,斯洛斯金属雕塑艺术的繁荣,让城市恢复了昔日的荣光,也吸引了“国际当代铸铁艺术会议”“全美铸铁艺术双年展”落户此地。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展会上,来自全美的两百多位铸铁艺术领域的学生、学者和艺术家,在这里探讨铸铁艺术的发展方向。有35年创作经验的金属雕塑家格罗做了主题为“生活如铁锈”的演讲,分享了如何将锈蚀与创作结合的经验之后,他说:“生锈总是负面的,其实,锈是生活的延续,也是岁月变迁的忠实纪录。”在斯洛斯,铁锈也可以上升为哲学,
铁的声音
虽然生铁不再是伯明翰的支柱产业,但它留下的工业传奇还在续写着。作为第一个被列入国家历史地标的工业遗址,这处拥有135年历史的炼铁厂,正在复兴为伯明翰的艺术中心,举办各种音乐会、艺术展、烹饪比赛、啤酒节、庆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