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毛笔字,必须先学用笔。过去,把用笔说得很神秘,似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悟出真谛,才能写出一手好字。现在,又有另一种现象,就是不讲究用笔,或者以绘画的用笔来写字,以为这样才能使线条丰富有味。这两种相反的现象都失之于偏。实际上,毛笔字的用笔既不是极其深奥难以掌握,也不是不言自明、可以无师自通,它是有一定法则的基本功夫,是学写毛笔字首先要掌握的基础性技巧。学写行笔迅捷的草书,更要先学会正确用笔,否则,高难度的一气呵成是无法实现的。
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两个方面,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运笔实际上是运腕,运腕又和运肘有关联,乃至和肩部的运动有关联,这要看用什么姿势写字和写多大的字。初学草书的人,从临摹小草字入手,以坐在案前书写为宜。这时,两肘平放在桌面上,执笔的右手抬起,使手腕能够灵活转动。有人主张坐着写字也要悬起右肘,以便使腕灵活。其实,写一寸左右的小草字,肘关节受不到牵动,不悬肘也不影响腕子运动。由于是坐着写小草字,所以执笔不能太高,太高则右手必须高悬,容易疲劳,行笔速度也慢。但也不可执笔太低,太低则手指容易影响视线,腕子也不能灵活运转。坐着写字,执笔的拇指在笔杆中部或稍下为宜。即使是站立悬肘书写大草字,也不宜执笔过高,因为高执笔往往和慢行笔连在一起,很难有痛快淋漓的表现。站立书写若执笔过低,则往往要弯腰过度,容易疲劳,也不宜采用。
上面提到,运笔实际上是运腕,现在就来做一个实验。先采用端坐姿势,用毛笔写“横”和“竖”两种笔画。以右肘为支点支在桌面上,右腕固定不动,笔杆保持垂直纸面。这时先由左向右写一长横,再自上而下写一长竖,看看结果是怎样的?由于右腕不转动,只有靠右小臂以肘为支点向左右运动,因此所写横画成了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斜线,竖画成了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延伸的斜线,既不成横也不成竖。再采用站立姿势,右肘悬起,以右肩为支点,右腕仍固定不动,手中毛笔与纸面保持垂直。先自左向右写一长横,再自上而下写一长竖,看看结果又如何?这次虽由于肘关节的运动,可以写出横平竖直的笔画,但因没有手腕的提按动作,横竖画都较呆板。经过这两个试验便可以体会到,运笔离不开运腕,腕不动则笔不活,连横平竖直都难以写出,更不用说藏锋、出锋、提按、顿挫等细微动作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及艺术效果了。
由于字的点画不同,指和腕的动作也不同。一般来说,横画比较容易写,竖画相对较难写。这和人的生理因素有关。人的眼球左右移动比较灵活,上下移动就不那么灵活。现代书籍报刊文字自左至右横排,比起直排更便于阅读,就是符合眼球活动的特点。写横画时,视线跟着笔尖走,容易判断笔画的走向,便于不断调整笔尖,使之按预定目标行走。写竖画时虽也是视线跟着笔尖走,但因眼球向下移动和手腕向内转动都不是十分灵活,所以控制笔尖的走向不如写横画时便利,容易将竖画写斜。因此,必须多做写竖画的运笔练习,才能将竖画写好。
有一种写竖画的方法是,将笔杆向纸的下方也就是向书写者自己这边倾斜,使笔头朝纸的上方倒卧纸上,然后向下拖拉笔杆,笔头便在纸上留下一条竖画。这样虽然可以将竖画写直,但没有提按动作,所拖出的线条光滑单调,若是一篇中有几个有长竖的字,也易雷同,所以不是好的运笔方法。要写好竖画,必须注意发挥手指和手腕的转动作用。正确的方法是,第一要保持中锋行笔;第二要指、腕、肘协调动作。坐着写小草字,因竖画较短,只须手指自上向下运动,腕和肘基本不动。站立写长竖时,则须指腕自上向下一起转动,同时收肘,使笔杆渐渐向纸的上方倾倒,笔头逆行纸上,这样才可写出有力的竖画。这种运笔动作,就好像在砧板上剔鱼鳞,必须逆着鱼鳞的生长方向剔,才能剔光。切忌写竖画时指腕僵硬不动,笔杆也垂直纸面不变,只靠收肘使笔头向下,这样很难写好竖画。初学者只要多做指、腕、肘上下协调运动的练习,便可攻下写竖画的难关。由于草书的竖画变化很多,并非都是笔直的,因此在掌握了转动指腕写竖的动作,能将竖画写直后,还要练习提按以及指尖抖动等动作,才能写出姿态不同的竖画。竖画往往是一个字的脊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写好了竖画,这个字才能立稳。
草书的点画比楷书约简,基本上以点、横、竖、折、转为主。楷书中的撇、捺,在草书中常以长点出现;楷书的“走之”,草书常用折或转的行笔,等等。草书中的圆转起着简化和连贯点画的作用,是草书的通常笔法。圆转的线条,须由腕部的适当转动来完成。由上往下、自右至左地转动(顺时针方向),很难一笔完成。在快速转笔时,笔毫难免出现扭绞。因此在行笔过程中须注意调整笔毫。一般说,由上向右再向下的圆转易保持中锋行笔。如果接着由下向左再向上行笔,向上转笔的瞬间,笔毫常常随之扭绞。遇到由下向左再向上的圆转行笔,可在向上转笔时,轻轻提笔并顺势翻转笔锋,用笔毫的另一面书写,既可保持中锋行笔,也可避免笔毫扭绞。这种翻转笔锋的动作,在连续写横画时也会用得上,不过较易掌握。翻转笔锋,是古人所谓四面用锋的一种形式,初学者应注意体会和练习。
刘艺先生(1931-2016),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先生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林风眠等同为中国新美术运动先驱者之一。刘艺先生书法诸体皆善,尤以“章草”最负盛名,雄长坫坛。所书皆高古淳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而又清新刚健,“似建安风骨,秋水为神”。为我国当代书坛泰斗级人物,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展览和评审的奠基人,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