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冷观艺术高校毕业展热潮:公众对展览认知欠缺(图)

冷观艺术高校毕业展热潮:公众对展览认知欠缺(图)

2017-06-30 12:43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媒体融合、信息爆炸,各种社会资源步入共享的时代,全国各大美术学院毕业展这桌盛宴也以更为丰富的面貌进入公众的视野。毕业展不再是艺术界内、美术院校中的自娱自乐,日渐成为社交网络中的流量热点,群体性参与的文艺派对。在一派瞩目之中需要诘问的是,大众对艺术展览是否形成了成熟的认知?收藏市场是否更加眷顾毕业展场?院校学生的创作较早先是否更具前景?一年一度的沸腾过后,这些问题还值得人们进行一番“冷”思考。

开门办展

公众对展览认知欠缺

八年前,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将毕业展对公众开放,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创了先例。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表示:“公众作为外力参与到展览中,促进了对于一些艺术评判标准的优化和改变。”为了让公众参与到艺术的解读中,让更多的人看到毕业生的创作成果,艺术院校的院方都致力于开放校门,使毕业展的宣传和公共服务尽量丰富。2017年,中国美院的毕业展延续了2015年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毕业展开幕式。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共享交通”与“共享网络”的资源都被物尽其用。院方与网约车平台合作,凡是将目的地设为美院校区的观众都可获取一定的打车折扣;展览期间,校内提供免费WiFi一键上网,参观者可以随时通过免费网络无限分享图片和视频。院方对公众之开放,是希望收获更广泛多样的声音,为艺术的发展和评判提供新思路,但是随之而来的依然是老生常谈的展品破坏问题。根据现场情况及多位毕业生反馈,多数观展者将毕业展视为一场新奇的庙会,一个“自拍的胜地”;除了“新鲜”、“有趣”的观感之外,并没有对艺术行业和艺术创作有更多思考。汉白玉石雕鱼被偷,蜡块堆叠的作品被改了形状,纤维艺术遭遇水灾……这场全城共享的艺术乐事,原本是以共享艺术审美、艺术观念为初衷,但最终最为显著的还是窃享成果的效应。

与中国美院的开放态度一致,中央美院的毕业展也面向社会做足了宣传。3000多个西瓜将校园变成瓜田,校外群众被请来分瓜,彻底打破了艺术殿堂与大众视野之间的界限。央美同中国美院一样,也借力了共享交通,只是方式更为戏谑:学生们骑着共享单车,吆喝着“看展啦”,向社会发出邀请。这些极具噱头的方式似乎是特意为网络传播而设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当人们应声而来,真正步入展厅时,却总能意识到瓜田归瓜田,艺术归艺术。虽然能够以夺人眼目的方式有效地将毕业展推向社会,但是展览本身的多样性与严肃性是否会在戏谑的宣传中淡化消解?炫目的外包装是否有助于大众对艺术本身的理解与认同?在共享时代,毕业展与公众的关系还需要多种尝试。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