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声从这里发起
自明末清初闭关锁国以来,广州十三行因为垄断经营,外来商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中国,外国的艺术也从这里进行着小范围的辐射。晚清,番禺地区一些民间作坊已经开始接受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甚至绘制以西式人物为主题的瓷器插图。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居巢、居廉大胆改革传统国画重临摹、少写生、追求意在形上的特点,注重通过写生描摹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的形态,讲求形神兼备;同时发明了独特的撞水撞粉新技法,不囿于古人之法,让作品充满鲜活的表现力。
他们的弟子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培养了自己的国画基础,其中的翘楚就有岭南画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二高一陈”主张“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以革新中国画,他们的画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与他们的老师一样,他们也注重写生,提倡绘画的革命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广东作为新思想传播最为充分的地区,兴起了一批著名的仁人志士。他们中有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有主张革命救国的孙中山,广东一时间成为变革的重镇。众多有志青年希望找到救亡图存的道路而纷纷留学海外。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也于这一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三人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感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直接投身于反抗封建帝制的斗争中。政治上的民主革命要求和追求变革的时代思潮的激荡,使“二高一陈”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美术的近代化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痛感清末民初那种只顾玩味笔墨,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生活的画风无法担负起唤醒民众、振奋民族精神的重任,于是立志将“绘画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希望通过振兴美术、发展工商业来富国强民。
三人回国后通过创办《真理画报》等报刊来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和“美术革新”的主张;开办审美书馆以将多种艺术形式和商业运营结合起来,展现艺术载体的实用性和现实性;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扩大“新国画”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办“春睡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艺术革命理念的传播。
由此可见,对于三人来说艺术不仅仅是修身养性的个人技艺,更是一种可以唤起民族觉醒的宣传载体,他们的艺术主张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变革”“创新”“为现实而作”的特点。就像高剑父一直倡导“为人生的艺术”,强调“绘画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应随时代而进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