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图片:Courtesy Flickr
我心自由
周四,《福布斯》加入进报道创业机构对艺术市场可能造成“威胁“的主流媒体行列——这一话题就像小说里的恶灵一样让我从噩梦里惊醒。
在文章当中,作者Roger Aitken主要谈论的是类似Synereo的WildSpark以及Opus (都在试用阶段)这样有着“去中心化“潜质的平台。两者都建立在让艺术家“免受企业构架剥削”的理念上——这是Aitken的原文。为什么能这样?主要是依靠建立在数据区块概念的加密电子货币(cryptocurrency)上(明白点说,就是比特币的变种),直接用其来进行数字作品的买卖和宣传。
举例来说,Aitken讲述了WildSpark是如何“使用一种每个单位价值约为23美分、名为AMPs(目前)的电子货币……来对创作者进行经济奖励,而创作者则可以使用这种数字货币来购买用户的注意力。“同样,WildSpark和Opus都建立起之后被称为“悬赏”的系统,用户和“策展人“可以通过分享内容来赚钱。
基于白皮书(white paper)的解释, 我们可以先不考虑Opus目前似乎只对推广电子音乐感兴趣。我们也可以不考虑Aitken其实只是一名资深的金融记者,而对于视觉艺术品市场少有涉猎。我们先关注一下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他对于“赞助者(patronage)“存有着明显误解:“19世纪,艺术赞助者是富有的公爵和贵族”——这有点过于简单,但基本上是正确的——而“在21世纪,赞助者是中心化的企业机构“。
这种说法在音乐产业适用,但是在视觉艺术领域则显得不那么准确。让这一说法成立的唯一方法是只考虑那些由企业实体购买的艺术品,而这只是整个艺术市场的一小部分……或者将画廊和典型的那些网上交易平台作为“赞助者“而并非中间人。这种极端的误解就好像是新郎将公证人当成了自己的伴侣、而并非带着婚戒的新娘一样。
即便我们忽略上面的所有问题,我最大的担心依然存在:“剥削“(profit-skimming)并非是让新媒体艺术家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真正的问题是缺少付钱的藏家。
对,我们并不存在太稳定的数字艺术市场。(不要让我再提起 Hiscox线上艺术交易报告。)但是积累一个这种类型的大规模收藏,依然怪异到足以让一个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比如德国艺术收藏家Julia Stoschek)去这样做。
同样,类似Sedition和Depict这样依赖常规的货币进行交易的新媒体销售平台,对于核心的艺术市场而言也是显得人畜无害。到目前为止,其他的新媒体创业公司不是死了,就是被其他平台收购了。看看今夏GIPHY对电子展示设备生产商Electric Objects的收购和重组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为何数字艺术市场“去中心化“在2017年有点奇怪:和数字音乐不同,这个门类根本就没成为过市场的核心。大部分重要的赞助人都觉得新媒体作品太过复杂、繁琐、或者不值得在任何地方冒险投资,更不要说根本没有像Apple Music或者Spotify这样规模的平台了。
在我看来,加密货币的介入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即便是使用比特币这种目前最为知名的电子货币支付,这也是很小众的做法。如果新媒体艺术本身已经与他们的目标观众群体有了摩擦,那么为什么还有用那种很少有人了解、更不要说是使用的货币来进行销售和营销、制造更多的问题呢?
WildSpark和Opus这样去中心化的平台也许可以培育出小型的、自我维系的艺术家、用户、以及策展人社群。我希望他们可以做到,因为这会让未来变得更加有趣。但,谈到“打破“宏观的艺术经济,我觉得前途还是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