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堂窑址出土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宋时期四川各地的瓷窑将胎装饰(刻、划、剔、堆、贴、雕、塑、模印等)和釉装饰、高温彩绘和低温彩绘、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集瓷器于一身,表现是很突出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五代至宋时期,地处四川成都平原及岷江流域的邛崃市十方堂窑、尖山子窑、蒲江窑和成都琉璃场窑均生产过的硕大瓷盆。
根据邛窑十方堂窑址考古发掘报告资料,该窑址出土的瓷盆完整器和残片共2095件,计有三种形制。盆身有鼓腹、折腹、弧腹和斜直腹之分,盆口有敞口、敛口、侈口和折沿口之别,有平底、饼形足和玉璧底的差异。不同形制的盆大小不一,小者为20多厘米到30多厘米,最大者口径达41.5厘米,盆深一般均超过12厘米。
笔者在一家民间博物的库房里,看到了十余只拼接的和完整的古代成都琉璃厂窑遗址出土的刻划花、彩绘大盆,其中最大的一只直径达到了48厘米。据藏友称,他还见过口径达60厘米的大盆,只不过这件大盆没有刻花和彩绘。
资料显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只宋代刻划花彩绘双鱼大盆。这只大盆以黄釉作底,在刻、划纹饰的基础上,再以各色釉加以彩绘,但见:在盆的底部两条鳞甲丰厚的游鱼,睁着圆圆的眼睛,张着大嘴,摇动尾巴,好不生动有趣;鱼的四周三枝忍冬环绕,彩绘出的变形卷草则环绕在圆周盆壁上沿,整体画面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气氛热闹,的确是难得的精品!这只大盆也是成都琉璃厂窑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