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解析艺术顾问:多面猎手 不只是中间桥梁(图)

解析艺术顾问:多面猎手 不只是中间桥梁(图)

2017-09-01 07:31 文章来源:瞭望  作者:梁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认知差异

一般来说,顾问的专业度与客户对顾问的认可、对整个艺术产业的认知之间,能否产生默契和认同感,是双方合作成功的关键。

“顾问希望找到理性的合作对象。”李宓说。让她欣慰的是,多数藏家能尊重他们并保持顺畅的沟通,并能够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尤其是一些刚入场的新贵阶层或开始接手家族生意的年轻藏家,“很有魄力”。

拥有20年行业经验的梁晓新则遭遇过“不被信任”的情况:当顾问对市场的预测与客户的预期不一样时,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和专业度进行沟通。

梁晓新曾为一位客户制定过一个关于官窑瓷器的中长期投资计划。

“2012年开始,古董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整体往下走,瓷器板块波动也较大,像是走上慢车道。”他回忆说,“客户很着急,就想把资金转投在犀牛角、帝王印玺等更热的门类,我们的看法产生了比较大的偏差和分歧。”

当时,梁晓新劝说客户要保持投资的一致性和做好长期的准备。但最终,这位客户仍然转投了当时炒得很热的黄花梨家具——结果,其热潮退下的速度甚至比梁晓新预测的还要快。

另一方面,让梁晓新觉得最头疼的,是与客户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我很重视文献等资料的整理和储备,这在博物馆建设中很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他说,“有的投资商不理解,觉得与其投入人力、财力去做资料库,不如买几件东西摆出来更实在。”

艺术顾问也要升级

目前,中国真正合格的艺术顾问数量很少,这已是业内共识。

“尤其是当代艺术圈子,有些人就靠‘有颜值、会做人’挤进来,其实专业知识非常少。”李宓评价说。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常驻香港的外籍专业顾问,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国际化眼界、人脉,生意连接了内地、香港,一直到欧美。

入行多年,李宓遇到的最大困扰是相关法律不健全,在她看来,这也是当下艺术品行业无法诞生优秀的艺术顾问的一大原因。

“在美国,博物馆或艺术馆的专家开具的鉴证是有实际效用的,而国内哪个机构开的证书真的有用?真正做收藏的人很少,投资的人都在赌。”她说,“目前没有严谨的法律来保护这个行业里的每个角色。”

尤其,很多艺术品交易都是私下协议,一场官司告上法庭可能20年也没有结果。相较而言,艺术基金因为有金融法律的保护,更容易操作。

现在,艺术的维度延伸到社会每个行业,“跨界”是时下的热词。

比如,李宓在担任北京兰境艺术中心合伙人时,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艺术举措,使其租金从每平米8元上涨到14元;现在,她也提供生活艺术方面的顾问服务,如室内艺术设计,陈凯歌、李冰冰等都是其客户。

未来,艺术顾问的分工会更明确,对专业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资讯的公开化、透明化,买家可以直接参与拍卖会等交易场合,不再需要中间人。

“但有些核心的东西无法被取代,比如关于艺术品的专业考证、研究。”梁晓新说,“藏家直接参与买卖,这部分的风险自担,但通过艺术顾问等中间环节,风险会被分担或转移。”

因此,未来越高端的艺术品投资、收藏行为,顾问角色会愈加重要,而中低端的艺术品消费,则不需要专业顾问参与其中。

李宓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是成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敢于大声说话,敢于批评不恰当的商业模式或不公正的交易。

“比如,很多艺术家坐在家里卖作品,比市场卖得都贵。”李宓说,“艺术家应该有代理机构,通过市场运作形成一定藏家群和竞价机制,再加上拍卖行的作用,每一级都有步骤,否则整个市场的价格都是乱的。”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