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赵孟頫为什么要画红衣罗汉?(组图)

赵孟頫为什么要画红衣罗汉?(组图)

2017-09-25 09:54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杜汭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胆巴碑

这段话表面上看是在谈论怎样能把西域僧人画像的问题,卷后董其昌题跋也只评论了技法。深入一步去想,卢愣枷为什么能比王齐翰画得好呢?主要是他身处开放包容的大唐,外语流畅,和外国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实属常事,了解并且亲近他们,才能既把握外在特征又能捕捉到内在的精神气质。可是王齐翰一生都在偏安一隅的金陵,很可能都没见过西域僧人,是没法画好的。正是因为赵孟頫和卢愣枷一样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西域僧人,而不是像王齐翰那样凭空想象,他才能画好。所以,这时代和社会的背景才是最大的区别啊!他的另一则关于“古意”的论述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单,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的确如他所说,这古意背后的内涵,跟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狭隘到只注重技法的人是讲不明白的。赵孟頫曾说胆巴大师“来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演说无量义”,此画中这个背后头光圆满,正在说法的高僧也许正有胆巴禅师的影子。

四百年后,乾隆皇帝的题跋又以佛法解画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说:“四大假名三身何有,凡坐灯下示人以手。背触不得能所胥忘,顶后园相具足真常。”“四大假名”指四大物质因素,“三身”是三种佛身。大体意思就是世间诸相皆空;“凡坐灯下示人以手”说明这画中伸出手给人看的不是神仙而是凡间的高僧;“背触不得能所胥忘”是指手心触不到手背,就能够忘了手背的存在吗;“顶后园相具足真常”指头顶后的浑圆光晕说明此高僧已然了悟超脱修成正果。乾隆评价赵孟頫,说他画马的意旨不在马本身,但是画罗汉却是和其一样,“大士无言,广长无量”,既是指画中以手示人的罗汉,又是指用意深远的赵孟頫。

读懂这首诗,我们再来审视此画就豁然开朗了:僧人的视线穿过手和岩石后的两朵花连成直线,此草本花卉是芍药,这个西域传入的花种常被古人用来指代外来文化。两朵花的根部虽然被石头遮挡,但是茎的方向显示二者同是一株。僧人前面摆着两只鞋,背后的大树由中部分枝向两边伸展。而僧人伸出的平直的手掌和手背也是一个手的两个面。这一系列图像暗示了什么呢?佛教由西域传入,禅宗显教以空说空,藏密则以繁华极尽之色去证空,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无差别的,这也正是“不二法门”的正解。赵孟頫说胆巴大师就是因为能够“显密两融,空实兼照”才能比众人看得更高,给世人指点迷津。佛教、天竺僧人和芍药花,都由西域而来,东方文明也源源不断传往西方,人类交流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久远而密切,古人那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平等的观念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才正是赵孟頫所推崇的“古意”。

威泽弗德说蒙古人对欧亚大陆的征服打破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世界的僵化认识,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复兴运动正是在这种刺激和机遇中产生的。其实此时的东方也一样,赵孟頫的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人的价值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古典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平等和平的呼唤,与但丁等人的思想遥相辉映。

罗汉(梵文:arhat)简称阿罗汉,指修得正果、度化众生的修佛之人。胡貌梵僧的罗汉绘画历史悠久,其中一类以怪诞奇异的形象展示各种神通法术彰显神性,另一类就是现世生活中的高僧画像,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就属此类。画中肤色深暗的罗汉身着朱红僧服略带笑意,须发极其浓密,甚至还是连心眉,他的头骨凹凸、眉弓高耸、笔直通下来的鼻梁和硕大的鼻头,嘴唇很厚,颀长的耳垂上还挂着大大的金环……具有典型外国人的相貌特征。盘膝而坐的他只伸出一只手。他是谁?他在干吗?赵孟頫为什么要画他呢?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