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把这样的平台类比为“经纪人”“画商”,帮民艺工匠与自主品牌来做经纪服务的平台,实际上与画廊帮助艺术家做推广、买卖具有差不多的性质。
“北京国际设计周这几年其实也想做这件事。”他说,“以前的情况是政府拿钱,直接种树养花,可是结果养不好、种不好;现在索性改良一下土壤,只提供阳光、空气和水,然后让民艺的树与花自己生长。这样反而可以多样化,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符合市场,更加自然发展。”
不过,在现实工作中,文创产业还要应付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侵犯知识产权。当论坛现场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时,几乎引起所有发言者的共鸣。
可乐马家具(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可乐认为市场上出现“李鬼”这件事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当然会凭借他们的低成本、低质量制造市场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散播了知名度,而且会对他们产品有兴趣的客户通常也都是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群体。
参与设计开发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界资深从业者辜永承分享了自己在2015年遇到的情况。当时他所在的公司把某个新产品放在台湾诚品书店销售,刚铺货没多久,书店的店长就告诉他,这批东西的失窃率很高。“我一听就紧张,失窃率很高怎么办?他笑一笑说,那表示你们的业绩会很好,连小偷都喜欢——结果报表出来,真的很棒,直到现在还在卖。”他说。
“好产品就是往前走,你们抄吧,抄表示看得上我的东西,雅俗都喜欢。这个没办法,世界各地走的其实都是这样必经的道路,只是我们应该怎么样把时间缩短,少走弯路。”这种语气几乎可以在大部分同行身上听到,被迫接受现实、也寄望于未来。
曾辉从官方角度表示,最近几年他们与法律专业人士一起在积极推动关于设计版权保护的规范与立法,可想而知,这些工作难度大,需要长时间推进。“侵权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版权可以通过授权模式分享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他说,“批量工业生产可以让过去只有精英阶层使用的好设计走入日常生活。有时候我们甚至都觉得,不怕抄袭,关键你要抄袭得比我好,这样能推动更多人使用好东西;如果是粗制滥造那就是彻底地毁掉了原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