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行书风在何处流行
流行书风主要在这几种人中流行:
第一是具有良好的素质,且勇于开拓创新者。从中国书法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书法风格。如:秦朝君临,严谨整饬的小篆也就成了大一统的“指示性符号”,李斯的“颂书”首开了御用书风之先河;盛唐以后,书法方陡起旋风,“颠张醉素”以狂纵的笔情墨意,把草书这种最善抒情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人书法尚意,不甚拘于法度,尽管“苏黄米蔡”个个俱有所师承,但都竭力“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这是受了当时“禅意盎然”,更求意志自由的风气影响所致;明清以来,一方面是因袭而来的“馆阁体”上升为所谓“正统”,另一方面则是激起决绝的“逆向运动”,黄道周、傅山、王铎等人树立了反叛馆阁体的旗帜……在当代流行书风的几位倡导者中,王镛先生不但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善于从民间书法和出土文字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而且又具有与时具进的开创精神,所以他能成为所谓流行书风的领军人物也是时代使然。
第二是盲目追随者。对于艺术上的每一个成功者,其后自然会有一大批追随者,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这些追随者中,他们并不具备成功者的条件这倒还罢了,可悲的是他们往往并没有自知之明,盲目地效仿几位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既没根植传统,也没面向现代;既没张扬个性,何谈引领时风?充其量只是几位流行书风倡导者的克隆品。
第三是急功近利者。因为流行书风的确过分强调形式,带有很大程度的制作倾向,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可以速成的。事实上也真能速成,我曾见过一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书法作品挂历,上面有一幅他四岁的儿子的作品,如果不注明那是一位四岁儿童的作品,我想你肯定不会怀疑那是那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作品。连四岁小儿竟能写出这样“绝妙”的作品,这对那些没有书法基础,或者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急功近利者何尝不是一条终南捷径捷径?将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大的诱惑啊!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写流行风格的作品比较容易在比赛、展览中获奖。在中国人眼中“奖”很重要,它不但能使人捞到名,往往与利密不可分。
四、流行书风能流行到何时
书法虽然不能反映时代的客观世界,但时代的精神、社会风尚等等带来的审美形态变异,必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书法家的思想感情、风度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所云:“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同时,由于书法艺术的共时性特征,使人们很容易把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书法意识、观念、审美要求,视作天经地义,无可替代,从而在一定的时代使书法家对风格的追求具有趋同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使他们的书法在总体上呈现出时代的特色。流行书风与时代风格相关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家,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康有为在《广义舟双楫•本汉》中云:“夫古今风气不同,人生其时,辄为风气所局,不得以美恶论,而美恶亦系之。”所以流行书风本身没有什么错。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当代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只是用当代的意识对传统书法的一种嫁接。他们将中国的传统书法嫁接到了当代新思维、新形式、新风格的根茎上。犹如米丘林的苹果梨或梨苹果,本质的不确立,使它的内容无法定型,所以流行书风的盲目影从者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而没有自我。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无疑是水平很高的大家,他的高水平是因为他不但具有很好的传统功力和现代意识,而且又有超越同辈的艺术敏感性。但以他为代表所倡导的流行书风从长远看又是无力的,犹如苹果梨、梨苹果最终又变回梨或苹果,流行书风的盲从者,无不因传统书法、现代思潮的巨大而不可抗拒的惯性与引力,游离其中,要么滑入或被拉回传统书法的轨道,要么滑向另外一个极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的流行书风并不是传统与当代的有机结合,而只是一种并存,甚至可以称之为怪胎。如果说流行书风在它的某些倡导者那里,因其天才,这种结合还不太刺眼的话,在他们的追随者身上,怪胎的感觉便日益明显。奇异的结合可以生出奇异的怪胎,但怪胎长不大,长大了也无法繁衍后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可称为骡,它们是传统与现代的杰作,骡子可能比马比驴更强健,但骡子却是绝后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成功的只有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一两个人,在他之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王镛。流行书风的倡导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了,但他们所发动的革命并未成功,流行书风实际上没有传人。
此文转自《美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