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这不仅与其艺术价值及“传奇身世”密切相关,还得益于人们对《清明上河图》未解之谜的各种猜测。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北宋首都开封的繁华景象,是现实主义的代表画作。这是教科书式的介绍,学者的研究表明事实可能远非如此简单明了。
《清明上河图》所画时节为清明?
说起《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清明节,此时节要去祖先坟前扫墓,由于是休息的日子,还有很多人逛市集。对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季节,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前辈如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杨伯达等人皆主“清明时节说”。
1981年孔宪易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对这一传统观点进行挑战,认为画中所绘当为秋景。作为回应,周宝珠在专著《<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中论证“清明时节说”的合理性,驳斥了“秋景说”:
“秋景说”提出在画中有切开的西瓜,而清明时节开封是不可能有西瓜的。周宝珠则指出北宋时期中原和江南地区尚未种植西瓜,图中所画当为饼类或冬瓜。
“秋景说”提出图中拿扇子的有十余人,证明不是北国春寒的清明,当有几分“秋老虎”的余热。周宝珠则引陈元靓《岁时杂记 》云:“都城寒食,大纵蒲博,而博扇子者最多,以夏之甚迩也。”指出清明时节临近夏日,市民利用扇子蒲博(赌博之类的游戏)正是推销扇子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