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文物艺术品的展览变革(组图)

文物艺术品的展览变革(组图)

2017-11-09 15:53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履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478497738428

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6年,见证了国家博物馆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观众数量成倍增长,其发展反映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以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诉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文化诉求随之提高,省区市级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当中,甚至很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超乎人们想象。比如今年9月1日开馆的贵州美术馆,它是西南少数民族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美术馆建设中的一个特别案例,公众文化诉求之下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馆建设的趋势。

各地兴建博物馆的潮流推动了中国整体文化建设的高度提升。不管是公立博物馆还是私营博物馆,都以同样的方式来展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暴露出当代中国博物馆所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时间去过滤和磨合。

数字时代,博物馆公共性表现多样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已有300多年历史,而中国的博物馆起步较晚,从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迄今才有105年的历史。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完善的公众基础,因此不能提出超越历史时期的特别要求,但是要有符合世界潮流的期待。

对资源的利用是博物馆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博物馆不是文物库房,需要研究人员对藏品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策划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展览,让观众了解藏品现实的状况以及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因此,对藏品资源的利用反映了博物馆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客观来讲,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都具有公众的属性,因为博物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不是一种私属的权利,其人文价值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公共性。但也有很多博物馆把藏品资源看作是私享的,可能是基于一个团体或某个集团等,而不能为公众所享。很多博物馆不愿开放自己的藏品资源、把藏品公之于众或让更多的专家共同研究藏品,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指导藏品的公共开放,每个博物馆都是基于自己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一定的藏品资源,在这一点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充分开放资源,值得国内博物馆界学习。

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藏品的数字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了解这些藏品的文化属性、历史内涵以及艺术价值等。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