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山2011年3月10日在“两会”上向沈鹏先生请教
沈鹏先生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以其独到而深厚的笔墨功夫,创立了沈体书法,为中国书 坛注入了迷人的活力,使中国书法的艺术园地绽放出时代的芬芳。其艺术的内在动因,近年来研究者多从沈字书法本身探讨一二,虽不无道理,然而细读沈公这部《三馀再吟》诗词集,偶然又得一把开启沈字艺术的金钥匙,原来沈公之书法涵养,除了源于中国书法的传统之外,其点线、构字、章法,又无不具有诗情滋润。有沈诗为证:
五色令人目眩昏,我从诗意悟书魂。
真情所寄斯为美,疑似穷途又一村。
——《笔殒》
其诗以真情放歌,其字书自然之美,吐心声之悦,正是《三馀再吟》诗集的艺术特色。
具体说,沈字以奇险构字,与沈诗中联想与想象空间的奇妙开拓相辅相成。沈字点线由一而万,由万而一,缘于诗情,重造艺术的自然之美,沈诗中以想象的艺术思维,将两种并非同一性的意象联系在一首诗的语境里,更增添了诗的魅力,读之如游仙境,临险峰,又好像溪边漫步。如《桂林至阳朔途中》:
扁舟环抱万山中,婉转徐行鸟路通。
江上清奇江底影,碧波流上碧莲峰。
再之,沈公《三馀再吟》里的诗更是浪漫而朴实,触景生情陂得自然之趣,更是体现出沈公的审美境界之高,寥寥数语,起伏跌宕,音韵曲折。如《山村》:
竹丛黄雀声声噪,拂面杨花人意闹。
好雨疏风一夜间,山村围着馀芬绕。
在诗家妙笔奇情下,此处小山村,是多么令人神往心依。但读者要想领略山村的细致全景,那就得自去寻求了。此诗妙在诗人只将读者领入一个诗的境界,但并不负责导游全景。他把更多的景色人物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去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那正是,色、香、视、听、动静、时空,诸种感觉俱全。作者说,末句“山村”与“馀芬”原是倒置的,现在的处理觉更有味。妙哉,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中国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前贤曾说,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举这首《山村》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文心雕龙》里谈诗曰:“大舜云:‘诗言志,歌咏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也正如沈公在《三馀再吟》馀话里所言:“‘书,心画也’;‘诗言志’。两者相通,说到底都是‘情’,穿透本质,超越时空,对今天的启示丝毫没有减弱。问题倒是我们今天常远离古人遗训,忘却了根本。所以我曾说书法向‘心画’回归,不但不是倒退,而要求继续前进。...............志即是诗,是诗人本质的存在。”请看沈公在《读孙中山先生等“耆旧遗音”》诗中所写:
字字苌虹血,都从炼狱输;
壮心有如此,愧听“数茎须”!
这首系沈公在反复吟咏先烈遗作后酿出的五言绝句,既印证了他倡导并坚守古贤“为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认真精神”,也表明了他的心境。
又如作于 2002年2月的《枫叶歌》:
忆昔初进燕都日,朝夕香山对红枫。
书生意气竞奋发,何堪盘桓花树丛?
弦歌弹指五十载,香山霜叶付梦中。
同窗异地云泥隔,半生落魄皆成翁。
更有落寂黄泉下,献身可否遂初衷?
苦忆香山不渝志,红枫与我总想通。
前月加国展书艺,卫护环境第一宗。
我书小杜《山行》句,加拿大盛开枫树。
不见彼地旗帜上,红白相间国魂铸?
萧散清隽廿八字,借我秃笔泰西去。
小杜地下不可见,我坐名句得美誉。
古今中外有常理,人间关爱应常驻。
集书诗一身的沈公,在此诗之中阐述了自己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刻苦和恒心,还有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切与宽阔胸怀。“萧散清隽廿八字,借我秃笔泰西去。小杜地下不可见,我坐名句得美誉。”更是把诗家的坦白与对艺术的虔诚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