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听涛 53X36cm 2015
西湖远眺 53X36cm 2015
中国人物画对形、神、气韵、境界的追求与研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美学基础上的。中国古代画家历来重视“传神”的表达,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着形与神的关系。东晋顾恺之倡导的“以形写神”,着重强调通过外形,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这是对人物画专业角度的要求。对人物画而言,不首先解决造型,传神就无所依附。造型能力的高下,标志着人物画家基本功力的高低。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唐·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里有进一步的阐述:“夫像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将人的性格、气质,即“神”用骨气来概括是非常确切的。而骨气、形似又本于立意,归乎用笔。 在这里,张彦远不仅强调了形神的表现要靠形似,还有赖于画家主观艺术意向的确立,即画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所表现的形象准确之形体是经过画家主观艺术意向的取舍和夸张来确立的。只有充分把握好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表现出对象之神韵。意象构成的精彩处,是形象的生命运动和形象的诗意,是按照更高的目的创造出的理想的“第二自然”,是“神用像通,情变所孕”的可视可想的艺术形象。所谓“迁想妙得”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