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b.1948)《春蚕》布面油画 216 × 140cm 1982
大资本、系统性等优势使得企业收藏比个人具有更大的推动和影响效能,但与此同时企业家群体的进场,推升了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价格,其中尤其深刻的是对于买家体系结构的改变——高昂的价格,使得原本购藏相对稳定的老一辈藏家和国有博物馆被迫淡出市场。而企业家从买家到藏家的真正转化,还需一定的时间,而这样的情况将使得目前原本就小的艺术品市场,更加容易受到经济的摇摆。
中国艺术品二级市场的发展时间尚短,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但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历过多轮洗牌,如今新一次机遇的到来,或许我们应该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学术为支撑,培育艺术消费,增强抗跌能力,才是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美术馆式的发展路线?
作为收藏者,有些公司购买艺术品是因为其投资价值。有些公司则自豪地把它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如大门、会议室、大厅或雕塑花园等对公众开放的地方。还有些公司选出几幅重要的画作在年会上展出,或是邀请重要客户欣赏其藏品。不论是作为收藏者还是作为公关人员,购买和展示艺术品的公司都拥有获得公众认可或名声的机会。对企业来说,收藏的艺术品则向公众和它们的对手传达了信息。企业赋予艺术的功能也确立了其含义,这样一来,特定的风格就会根据组织的需要得到重新的解释,这也包括用艺术风格的各个方面(内容、颜色、大小和形式)来宣示地位或配合家具。
——Rosanne Martorella, Corporate Art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University Press, 1990 ),69。
上段文字是上世纪80年代,现代企业收藏在西方国家的高潮之际,一位社会学家从个人角度对“作为艺术赞助人的现代企业”的描述。由此不得不感叹,历史和人心如此相像,这段话用来描述中国当下的企业购藏现象也毫不违和!
就目前国内企业的介入情况,可大概分为三种:首先是最为理想的是类似瑞银从启迪和激发员工的思维,建立企业文化的活力这方面来着手的收藏;其次是从企业的投资角度,是一种长远的兼备收藏和投资;还有一种是从企业把控者的个人兴趣出发进行的收藏。现阶段,第一优选角度的建立尚且是凤毛麟角的标杆案列,更多的是投资和收藏混合的第二、第三种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