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漆艺 当归(组图)

漆艺 当归(组图)

2018-01-12 10:28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庄燕琳、关慧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mszb2018010600015v01b006

漆与艺乃自然物性互动之使然,有机合一,故:漆者性也,艺者语也。

纵观当今好漆者愈众,但,懂漆者几何?艺从何起?居漆者自视为懂漆有之,而携艺者漠视漆性更有甚之。究其原因,均未感悟漆性之奥妙也!

以愚之见:有漆无性者是为死漆,有艺无语者是为哑漆。有漆无艺者是为枯漆,有艺无漆者是为盲漆。

今作此说,不敢警世。谨作自戒。

绘画性实验随想  

学京戏就要唱京腔,先吃透,再评判。无论是漆画也好,像油画也罢,权当是学习和探索的一个过程。

说到绘画性,人们可能首先联想到油画,有人说,漆画在今天越来越趋向于油画的表达方式(其实何止漆画),并把这一过程称之为一个必须的“作茧自缚”的学习融汇过程。油画最强大之处莫过于它的写实能力,尤以光影、色彩塑造形象、空间见长,这一点,恰恰是传统漆画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绘画所不屑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上,色可障目,让人迷失,不能认清事物之本质。

艺术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作为一个长期学习西画的我,舞刷弄漆,初衷只是想解决一些油画制作中遇到的难题,《快乐牛》的创作动机更是单纯。常听人说,漆画受其材料和技法的制约,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似乎到处是禁区!我以漆画的材料,极尽自己之所能,看看其写实方面能局限到哪里去。

我的理解,“绘画”与“设计”,有着明显不同的程式和步骤,设计通常是先有图纸,甚至是效果图,然后按图步步推进、完成,而绘画则不同,只要有个大方向就行,先犯错,再改错,不断错不断改,直至草稿变成正稿,所以,画这张画的时候,为了强调其“绘画性”,我没有预设任何效果,基本上是拿起笔就画,画到哪就算哪。不知道我这样画算不算漆画,或许有人觉得这画画得太像油画了,但当我把这张画拿给画油画的看,人家却一眼就看出不是油画!几年前,我在“英国绘画三百年”展览上注意到,有的水彩画,若不特别留意标签,真以为就是油画,英国人似乎并不在乎画种的所谓“特色”,所有油画的标签上都赫然写着“油彩”二字,“油画”与“油彩”,一字之差,含义却耐人寻味。《说文解字》的解释,画者,类也,彩,文章也,望文生义,则油画——用油性材料作画——画什么很重要;油彩——把玩油性材料的门道——怎样画很重要。清末大学者辜鸿铭曾说过一句名言: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要学会用这个民族的语言来思考。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百年有余,技术上的问题相对容易掌握,但要真正用西方的眼光和语言来构筑画面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有没有这个必要?见仁见智吧,我的观点是,学京戏就要唱京腔,先吃透,再评判,为此,无论是漆画也好,像油画也罢,权当是学习和探索的一个过程吧。

我眼中的漆之美  

莹润的感光性是漆画这一画种的独有属性。当你抚摸着丝绸、陶瓷、漆器时,它们带给你的触觉感受几乎是一致的。

我初次见识漆画是在任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的时候,而我与漆画的碰撞是在一次关慧仪老师到访我画室交流时,她看见了我一幅水彩作品,投缘之下我们共同合作了一幅漆画。有了此次的亲身接触,我感受到“漆画艺术”是一种属于当代的东方格调。关老师告诉我漆画是从中国几千年的漆器史中衍变出来的,基底非常厚实,她带给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犹如一个宝库。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几千年来的古中国,漆只有器而没有画。漆画年轻,但是它前途无量。因为漆画几乎具备了架上绘画所有的艺术语言,并且还能通过千变万化的漆艺技法,展现它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接触漆画的过程中我发现,莹润的感光性是漆画这一画种的独有属性。当你抚摸着丝绸、陶瓷、漆器时,它们带给你的触觉感受几乎是一致的。漆画在近距离观赏时,画面具有一种独特的光泽与质感,令人有触摸画面的冲动,而这种感受是无法在画册照片上感受出来的。华美、简约、朴素,它所传达出的种种美感也正是源于一种东方的审美观。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