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前不久上海外滩展出,与约550幅精彩的水彩油画形成反差的是,几位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却显得十分陌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美术记忆的逐渐失忆,未来又能否通过学术研究、国有美术馆和社会力量的努力,留住上海的美术记忆?
樊明体《外滩黄浦江畔》水彩 纸本1979年
2018年是上海美术教育家、水彩艺术家李詠森先生诞辰120周年,这位出生于常熟、求学于苏州美专,又将一生水彩艺术生命留在上海的近代美术前辈,却在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几乎落入了城市记忆的黑洞。值得反思的是,这一美术史记忆断片的现象并非孤立。
曾经《中国水彩画,无可奈何边缘路?》一文中,讨论发轫于上海的中国水彩画的现状及困境成因。当时撰写的背景是,2012年520件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作品由上海泓盛拍卖集中整理、展示并销售,被挖掘出来的水彩艺术家包括张眉孙、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2013年该机构又在中国第二代水彩画艺术家哈定诞辰90周年时,与艺术家后人联合推出“纪念哈定诞辰90周年水彩艺术专场”,连续的展览与介绍使淡出公众视野近20年的中国近现代水彩艺术突然甚至是突兀地重回眼前。
2016年,该机构延续着对中国早期水彩画家及20世纪以来上海美术史梳理的思路,继续举办了“潘思同精品特展”,这位1923年与陈秋草、方雪鸪在上海创办“白鹅画会”、出版《白鹅画刊》,并先后执教于上海美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指导培养学生千余人的美术教育家、水彩艺术家,终于在新千年后首次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展览,温热的城市记录
不久前,一场名为《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的展览在位于上海外滩电信博物馆的泓盛空间开幕,展出了约550幅前辈艺术家的经典水彩油画。令人感到强烈反差的是,这些珍贵作品的创作者、也是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此刻却显得十分陌生,只有他们笔下的城市与山河依旧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