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组图)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组图)

2018-01-25 09:57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倪连存、刘慧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齐白石 蟠桃图

吴润霖举例说,当代字画中的戒尺画,这些很好的传统文化都没得到好的传承。“现在能把戒尺画好的人不多了。南派整个全军覆没,北派还好一些,有一个天津画派,目前还有些继承,但也已经不太全面了。为何我们往往以戒尺画为首,因为它的款格赏心悦目,后期的布衣画家都以画水墨为主,买张纸,买一点墨,自己研研墨就可以画,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梦。也正是因为有一大批人选择水墨画,所以把水墨画推到了历史的高峰。可以说,整个江苏的绘画史最起码占到了中国绘画史的半壁江山。”

在吴润霖看来,很少有画家能把诗、书、画、韵、形、气全结合在一起。真正中国画的艺术就体现在文化深度上,工艺、技巧只是一个侧面,主要是传达精神世界。他收藏了很多傅抱石的画作,对他的喜爱可见一斑。而聊到对傅老的喜爱,他又提到了另一位大家石涛,两位对画技的研磨创新,对作品精神内涵的追求,是真正吸引人的、需要传承下去的部分。

坚守工匠精神

细观吴润霖的院子,几乎继承了民国经典建筑的风貌。他表示,南京的建筑与绘画是相互结合的部分,那个时期,很多建筑设计者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对国外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传统英国建筑、法国建筑特点都有足够的了解,回国后与中国的建筑思维相结合,像南京的总统府、南京军区总院、南京的中央美术院,是那一代设计者文化融合的完美产物,有着独特的绰绰风韵。

吴润霖告诉记者,近现代书画界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傅抱石、张大千、谢稚柳、吴冠中等大家的名声赫赫远播,其风格包罗万象不拘泥在传统的步调里,对精神的表达各有特色与风骨。他们的作品每每欣赏,依然能感受到作家创作时注入的灵魂,有传承、有创新,继承发展得更好。现在很多绘画因为继承得不够,只想去创新,所以会出现“四不象”。

20世纪80年代,张大千在北京时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是吴湖帆,一是傅心畲,半个是谢稚柳。”当时的张大千已经是画坛公认的大师,而他对自己和所处的时代有着这样谦虚又严正的评价。绘画讲究手法与风格,最终的表达都遵从于画家的思想意境,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有人评价,从文化和写意精神上讲,近代画家有三座大山,“一座是齐白石的花鸟,一座是黄宾虹的山水,一座是关良的人物。”从画法技艺上来说,三位皆是扎根于本民族传统体系,对大量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并融汇贯通了各家之长,而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艺表达,成就与争议并存,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走得更深更远,从而成为了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思路的先锋。

山水是中国画重要的展现形式,而人物实际上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傅抱石发明了点墨人物,发明了抱石皴,发明了1961年唯独有过的短线细点的画法。他的一生有三句话是座右铭——其命惟新、踪迹大画、我用我法。“傅抱石从一个传统的中国画家成为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包括像吴昌硕、齐白石的画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我收藏了齐白石的虫草画,很多人认为晚年的齐白石画不出这种画,实际上可以画出来,因为他长时间去磨炼自己,不管天气再冷再热,每天都画一张。”吴润霖对记者说。

谈到喜爱的绘画形式,他表示,绘画不应该受形式之累,比如张大千,早年一心仿古,仿石涛几可乱真,中年探敦煌,人物画仙逸绝尘,而现今最受收藏家欢迎的,还是他晚年的泼彩山水画。当年57岁的张大千见到75岁的毕加索,以其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和在西方绘画的地位成就,绝不敢相信他还在为博大、丰盈自己如此兼收并蓄,不遗余力,也就理解了他画风多变而尽人皆知的原因。也许正是那次愉快的切磋,引发了张大千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创新,一番彻悟之后,张大千开启了他的游历之旅。越多的见闻与吸收,最终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色与墨相融相间,大放异彩,最终成就了雄奇瑰丽的新风貌。吴润霖总结说,“艺术家在艺术的殿堂里都在做一项工作,就是发现找到自己,然后发扬巩固自己,让所有艺术欣赏者都能懂,但可以懂得不一样,追求真、善、美的终至是一致的。”

中国很重要的和绘画艺术在同一时期共同发展的,是笔和纸的工艺。中国画讲究一墨三色,或者一墨五色。吴润霖还介绍说,齐白石的画和张大千的画一样,写意画和工笔画都用的是生宣,这个非常难得的。因为工笔用小细笔去画,在生宣上面染色特别快,能够抓得住、控制得好,这个难度极大,需要有技法、水平和能力相配套,当前放眼看过去中国在世的画家中,能这样画的人不超过十个人,因为这样画很难。过去的人讲究用笔、讲究用纸、讲究用色,跟现在不一样,有些人随便拿过来就用,十年之后就没用了,因为全是化学用品。目前很多优秀画家还在沿用老的方法,但是用老的方法的成本要高很多。有些人搜集一些老纸、老笔、老墨。像任重的画用的全是清代的墨块,朱砂也是清代的。

日本做墨的可以做到十一代,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都称之为人间国宝。日本好的匠人被称为国宝,孩子想继承父母的财富,首先得继承技能,如果能把技能继承了,才可以继承父母的传承和尊重,并受到别人尊重。

吴润霖感叹道,“央视拍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瓷器》,引人入胜,因为这种传统的正在消失和消亡。我们有一种把历史重新拾起来读的感觉。所以文化要发展,需要把原来的传统继承好,绘画也是如此。一个做墨的传承十一代,一个做笔的传承十二代,一个做纸的传承十代,现在买纸除非买贡宣以外,只有日本的宣纸是最好的,红茶最好的在英国,斯里兰卡人在种植,这曾经全都是中国的,我们现在不太重视手工业者。”

“在我的收藏当中,很多技法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在原来老的古画中还存在,引人入胜,把传统的技法继承好了,再发展会更好。”吴润霖说,近现代出现了很多理论家,比如潘天寿、吴湖帆、谢稚柳,都属于巨匠,还有徐邦达,是萧平的老师。徐邦达又称徐半尺,所谓半尺是15厘米打开以后,假的都能看出来,就有这么高的水平。

不能做“千馆一面”

有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不要做“千馆一面”,一千家博物馆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这样就没意思了。吴润霖希望把艺术馆做得更精致一些,而且文化的发展是当前最需要做的,包括字画等延续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有一位罗国玮老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哲学性和思想性,有一幅作品是《愤怒的贝多芬》。吴润霖评价说,“好的艺术家都是用灵魂在工作,所以作品一定让人肃然起敬。比如张大千的人物画得传神,还有《千里江山图》。一个画家终其一生,像这种画画一张就足以让世人惊叹。王希孟一生就创作了一幅画,18岁进宫,22岁去世。潘天寿有一个学生叫吴冠中,还有林风眠。林风眠的作品是传神的,有很多西方的元素在里面,包括有西方水粉,人物非常传神。弘一大师的学生丰子恺,有两个时期,早期的是有脸画,后来就是无脸画,画的人物没有脸,但神态、状态、形态极佳。”

中国国内有很多收藏家,但像吴润霖这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读懂收藏品、深入研究的并不算多。他最后说道,艺术收藏家都是艺术品的过客,如何把这个过客做好,是一直追求要学、要做、要传播的。好的艺术收藏既能养一身正气,也能使社会传播正能量。正是有这些想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不断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影响了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