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记》书影
南宋人对死亡的态度如此理性
读书会现场,有一位读者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浙江的南宋墓葬里,几乎看不到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或者华丽丽的壁画?”
我们听听郑嘉励的讲述——
首先,不要认为壁面装饰丰富的,石雕艺术非常好的墓,墓主的身份就很高,恰恰不是。
四川泸县宋墓里面石雕,妇人启门,墓门两边还站着一对武将把门,都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其实这些墓主人的身份,都是不高的,通常只是一些富裕的平民。
朱熹虽然迷信风水,但他说过,只有儒家才能坦然看待生命,命就是一股气,气聚在一起,人就活着,气散了就没了,没了就没了。对生死抱着一种相当理性的,非常接近现在唯物主义者的态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才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
郑老师你为什么不写考古小说
有读者现场怂恿郑嘉励:是否可以尝试写考古小说,包括特地从上海赶到杭州的本次读书会的嘉宾、写了很多历史题材悬疑小说的作家季灵,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我当然也考虑过写这样的东西,但是后来发现,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很期待,考古学界能出现这样的大才,这确实是值得走的路,但这不代表南派三叔的这条路有什么不对。”郑嘉励说。
既然讲到南派三叔,大家必然还是要抛出那个老问题:盗墓小说和考古的关系。这位考古工作者会怎么回答?
“我对《盗墓笔记》的叙事技巧和想象力都非常赞赏,但不代表我认同小说对古墓和盗墓的渲染。写小说的人要赢得读者,必须要把神秘性渲染出来,但干考古的我,在这几年传播中所作最大的工作,恰恰是祛魅——把附加在考古身上的‘神秘’的东西,一点点地剥离。故弄玄虚、神秘主义,从来与我无缘。
比如盗墓小说,把洛阳铲讲得很神奇,在我们看来,只是熟能生巧的手艺。
只要人有欲望驱动,盗墓一定会有。曹操就是这样,据说他自己也曾盗墓,所以就格外有心得,生前对死后怎么样规避盗墓,就很焦虑。但最后,曹操墓也还是被盗了。这是人心的欲望。
盗墓小说和考古根本就是两回事,它是借古墓葬题材去讲自己的故事,这跟真实的考古、古墓毫无关联。我们不要自作多情,硬把这两个东西扯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