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官窑十棱葵瓣洗
宽12cm
成交价HKD38,200,000
香港佳士得 2016.6.1
先后由英国藏家Harry Garner爵士及著名美国慈善家暨收藏家赛穆旼(Mortimer D. Sackler)医生递藏,于1952年在伦敦的东方陶瓷学会“汝窑及官窑”展览及1954年于威尼斯总督宫展出
在研讨会上,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将自己上过手,源于清宫旧藏的 60 多件“传世哥窑”的研究,总结出其特征:黑胎或深色胎,器型仿青铜器,紫口铁足,乳浊釉,釉面失透、如“粥皮”,釉面油腻,器物口沿常有一道较厚的釉层,俗称“釉环”。他还表示:别具特色的“传世哥窑”瓷器是宋代产品。
哥窑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卓立于几大名窑之中。“金丝铁线”即器身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形成的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墨纹梅花片”“叶脉纹”。崔凯将哥窑的这种特质称为“残缺美”。
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也提到将“攒珠聚球”作为判断哥窑真品的标准之一。“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攒珠”指的是哥窑瓷的釉内气泡细密得像一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