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文字的“神性”(组图)

文字的“神性”(组图)

2018-02-11 13:40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晋】王羲之  圣教序 (局部)

写字成为书法,也有文字崇拜的因素:不把文字当工具,而是把文字当图腾和画来看待,这是中国“书画同源”的理论基础。中国人看重文字、书法和文章,还特别喜欢文字游戏,以文字游戏为学问,也以文字游戏为艺术。像对联、诗词,特别注重平仄、对仗、音律什么的。我在泾县桃花潭对面的小山上,看到亭园大门上有两个字:虫二,同行的人不知道意思,我知道这两个字,是从乾隆皇帝那偷来的——清朝时乾隆皇帝游西湖,说这里真好啊!别出心裁题了两个字:虫二。一帮随从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战战兢兢地揣摩着皇帝的意思。乾隆得意洋洋地抖起了包袱:“风”(繁体字)去掉外面的那一部分,就是“虫”;月亮的“月”,却掉包围结构就是“二”。“风月”,外面的包围是什么呢?就是“无边”——这个“虫二”,就是“风月无边”!

读书人无事玩文字游戏倒也罢了,堂堂国家最高领导人,沾染上这个喜好,也自得于这个喜好,就有点麻烦了。皇帝得考虑大事啊!得考虑国计民生才是。地位越高的人,就越忌小机灵,糊涂一点不要紧,小聪明会害死人。这样的游戏方式,虽然稍稍有趣,不过看起来怎么也有点小家子气的感觉。虽是聪明,却是故作聪明。

中国文字字符和读音分开,口语和书面语也不一样。为什么古人说话用白话,写文章却要换一种腔调用文言?这还是“端”的原故,自以为了不起,能“不说俗人话”。中国儒家一直有“假正经”的毛病,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有“假正经”的因素在里面。文言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说得好听,是仪式感很重,节奏美、韵律美、对仗美;说得不好听,是拿腔拿调、装模作样。什么原因?中国人一直尊崇文章要高高在上,须顶礼膜拜,不作寻道探理的工具,也不作平等沟通的工具,恣意铺陈,大而化之,云里雾里。姿态的不平等,必定造就语言和文字的佶屈聱牙,一方面远离方便法门,另一方面缺乏细致和精确。每一个字都有很多异形字——福、禄、寿三字,每字有一百种写法;连一个茴香豆的“茴”字都有四种写法。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天晓得!

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古代汉语有点像毛笔,适合写大字,也适合画水墨画,出来的作品,有美感有气韵,可一遇到细密画和工笔画,就显得有点吃力了。现代汉语像铅笔,适合的是素描和速写。至于英文,似乎更像鹅毛笔的风格,画得很清晰,也很准确细致。相对来说,拉丁语系较擅长抽象深入以及细致描述,不因为其他,因为有长时间概念、方法和路径上的积累、训练和完善。语言文字跟人一样,也有一个积淀、锤炼和提高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文字风格和特点,跟环境、性格、习性、历史、制度等,都有着很大关联。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需要细细地领会。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