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隶书的运笔、结构和布局,不仅是东汉隶书成型的基础,还是后代正楷行书的借鉴方面。西汉的隶书,还有少数石刻作品流传。景帝中元元年的《鲁灵光殿址刻石》说是八分,看似篆书,进入东汉,隶书逐步成熟。十四世纪以后的汉隶碑刻,精妙异常。东汉前期的隶书,承继西汉末期的书风,笔画无波势的和有波势的作品并存。后来,由于树碑的风气大盛,隶书跨入了型制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从运笔分:有取圆笔曲势的作品,《石门颂》可以为代表。其运笔如秦篆,但奔放不拘,没有一笔作死硬的直笔。结构形宽而彙(同“汇”)繁,映照抱合,劲挺有姿,偶有竖笔特长,变化了横直成行的原来布局。《杨淮表纪》与之同类,但字体不同大小,外形随意,横斜不羁,虽有直行也自作借让,放浪形体,看去较《石门颂》开张,实在严密不够。运笔取圆笔直势的作品《衡方碑》结构较为谨慎,笔画间的空距有意求匀。运笔取方笔曲势的作品,《乙瑛碑》可以为代表,其笔画较方,但笔势灵动,使转变化丰富结构活跃而平正,能不受界格束缚,但横直成行。《郑图碑》与之相近,然笔画较圆,生动不及。运笔取直势的作品,《张迁碑》可以为代表,其笔画坚实,笔画间距紧凑而不局促,结构方正,四周平满,规矩朴茂,已带魏代楷书的意味。这些碑刻隶书,常常能够在以前的书法作品中找到接近的所在,说明它们渊源有自。也可以在后来的作品看到类似的表现,体现它们是后代书法的先导。这里必须提出,由于文字书刻长期与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它进行审美的自觉悟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