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教育相关期刊剪影
民国书法衰颓论是民国时期广大学者的一个普遍共识,他们认为学校书法教育担负着传承与复兴书法的历史责任,所以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书法界人士所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对书法不够重视,因而导致了民国书法的衰颓。宗白华在1943年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尝以为今日书学之衰微,学校教育,未能重视,实为主因。”面对民国日渐衰落的书法,书法家们无不表示出担忧,他们把复兴书法的希望放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上。在他们看来,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解决书法衰落的关键所在,“夫人生不论学习任何艺事,其根柢皆在童稚之年,当此时期,一入歧途,其后纵百般纠正,盖亦难矣。”李心庄在《书学与人生》中说:“晚近以来,国人深知中国书之重要矣,而对于写中国字,则视为无足轻重。潦草凌乱,舛误歪斜,触目皆是。小学如此,中学大学亦莫不然。考其实,皆由小学坏起。”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发展的源头,小学书法教育出现问题等于书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书法的兴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可能涉及多种因素,无论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制度,抑或是一个时代的书学风气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书法兴衰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科举制度是促使书法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推动力,所以科举废除后,面对制度之变后的民国书法,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对科举时代的书法,尤其以唐代为代表的书法,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与不舍,而对新制度下的书法教育则是不满加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