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印刷版《本草纲目》和《薛氏医按》 柳安臣 摄
省会市民家中发现明代版《本草纲目》
同时发现的还有明代版《薛氏医按》
市民杨先生近日称他有几本“好书”。原来,他在整理家藏图书时,发现几本发黄且略有磨损的明代版本《本草纲目》和《薛氏医按》。专家称,目前市面上明代版本稀有,颇具一定价值。
昨日,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两套书。只见《本草纲目》和《薛氏医按》字迹、图画清晰,书口书角书脊略有磨损,纸张颜色为土黄色,该书开本高26厘米、宽16厘米,线装,竹纸材质,繁体竖排木刻版印刷。
经过仔细阅读,杨先生手持的《本草纲目》存8-36卷,其中《本草纲目》图卷存2卷,共52页104面,分金石部上、金石部下。草部分山草类、芳草类、杂草类,毒草类。穀(谷)部,分为麻麦稻类、稷粟类等。菜部,分为荤辛类、柔滑类、蓏菜类等。木部,分香木类等。此书图文并茂,其中人物特征匀为明代服饰。草药分类图片有好多果蔬类,如苦瓜、冬瓜等,而且图片下方均标注产地。书中部分图片分别做了同名标注,如:蒲公英——地丁、丝瓜——天罗等。
《本草纲目》文字卷本主要内容为释名、集解、发明、附方、主治、气味等。杨先生介绍,根据史料记载,《本草纲目》为52卷,而杨先生存书8-36卷为配本。
杨先生所存《薛氏医按》分上、中、下三册。开本高26厘米、宽17厘米,线装,竹纸材质,繁体竖排木刻版印刷。此版本上有嘉靖年丁未仲春字样。记者看到,该书内容为众多经典方剂类介绍。书中记载的一些方剂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如“六味地黄丸”仍是现代中医常用国药准字药。
河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专家王坚教授介绍,目前市面上《本草纲目》和《薛氏医按》清代版本所见不多,而明代版本在民间实为稀有,颇具一定价值。古时候学医主要靠师徒之间传授,而书籍的出现为在民间传播和普及中医学保健知识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