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在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陶艺道路上,寻找各种可能。
生于景德镇长于景德镇的他,自幼习艺绘瓷,他的陶瓷创作从久远的历史和传统中生发;又从系统的美术教育中汲取营养,他的创作不只是局限在器皿、装饰等传统意义上的范畴,而是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材料的掌握、艺术规律的把握、生活的升华,在陶瓷载体上创造超凡脱俗的世界,以表达他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 从容之道 脱俗之美]
——浅谈陈敏陶瓷艺术创作
文/童福萍
从陈敏擅长的婴戏题材说起。
陶瓷婴戏题材历久弥新,陈敏喜欢高温釉下技法,又喜欢儿童的天真,常结合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手法画他的“景德娃”。
他的“娃娃”们大胆摒弃“多子多福”、“五子登科”等世俗意识,不按照常见的形象结构来组织线条,不按照正常形体来渲染体态,而是利用线条和釉色体现他对笔墨的认识,赋予造型意念新的含义。他喜欢运用空灵、简单和毫不造作的表现手法,表达陶瓷材料的内在张力,在形式的理解、审美的观念和技术的掌握上,传达了儿童形象与神思关系的完整体念,展示出天真活泼、少私寡欲、清净虚明、无思为嗔,“自然”与“人为”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从事艺术创作,特别是陶瓷艺术创作,从一开始就必须敏感地意识到:不同的材料的使用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只有掌握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才能奠定发展个人绘画技法和风格的牢固基础。陈敏多年来潜心高温釉下婴戏题材的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尤其关注陶瓷材料本身的美,经常运用釉下青花、釉里红的材料特点,结合简笔写意的思路和对青花釉里红材质的工艺处理,赋以造型意识和新的内韵。
受聘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导师应邀讲座
现场教学示范指导青花创作
他重视对器型的审视、釉色的整合及题材的创意,在形式的理解、对审美观念和技术的掌握上,传达了儿童形象与神思关系的完整体念。画面中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色和多余的堆砌,却散发着稚趣和童心并浓的雅致,婴戏看似乱头粗服,但不失形体的构成规律;大笔涂抹,不拘形似,但又合乎情理,线条简练而不简单,画面朴拙而不呆板,手法潇洒而不草率,灵气逼人,神完气足。表面上看,器物上是寥寥几笔线条、随意涂抹产生的釉色肌理,是似是而非的物象形体,但是线与色、情与景,有时青红分明,有时却浑然一体,看似不经意,却经营出一种骨子里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