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周身绘冰纹 藏梅花片片(组图)

周身绘冰纹 藏梅花片片(组图)

2018-06-08 09:0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李熊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末民初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说瓶罐第七”中谈到过一种“梅花罐”。其文曰:“梅花罐,周身绘冰纹,藏梅花片片。制始康熙,历代均有之。形不甚大,在当时亦粗料耳。然此等物料已非后世所有,故迩来声价,亦颇腾跃五都。”

图1 蓝地白花

图1 蓝地白花

今天对清代瓷器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都知道,这种“梅花罐”上的纹样叫“冰梅纹”。“冰梅纹”不光出现在瓶罐上,也出现在盘碗上,存世量相当大。它的基本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蓝地白花(图1);一种是白地蓝花(图2)。表现手法是:通过地子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线条,模仿冰面出现的裂缝;再在冰裂纹上画梅花花朵,也有兼梅花画枝干的。

爱好者未必知道的是:这种纹样为何会在康熙年间大量涌现?它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情感?

关于“冰梅纹”的产生,今人有一种猜测认为它是受宋代官窑冰裂纹的影响。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冰裂纹也是瓷器装饰的一种,受它影响并非没有可能。不过要说康熙“冰梅纹”直接模仿宋代官窑冰裂纹,似乎依据不足。参考一些史料,我认为“冰梅纹”更多的应该是借鉴明代园林建筑工艺的产物。

晚明园林建筑大师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多次提到冰裂纹样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如卷一介绍“风窗”(即窗户上的木条护格)制式时,例举一种“冰裂式”:“冰裂惟风窗之最宜者,其文致减雅,信画如意,可以上疏下密之妙。”大意是:冰裂式最适合做风窗的图案,纹样简洁雅致,可以随心信手绘制,构图以上疏下密为妙。

《园冶》卷三说“墙垣”样式时,提到有一种“乱石墙”:“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大小相间,宜杂假山之间,乱青石版用油灰抿缝,斯名冰裂也。”可见,用乱石砌墙,用油灰抿缝,也是一种冰裂样式。

冰裂样式还可以用来做地面。同样在《园冶》卷三,记载“铺地”的样式时,说到一种“冰裂地”:“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见前风窗式、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

从上述例子可知,“冰裂纹”在明代园林建筑工艺中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而计成则是将它总结出书的第一人。计成的《园冶》于崇祯七年(1634)由阮大铖作序并出资刻版印刷,后因阮大铖名声不好,此书在国内几乎失传近三百年。

明末清初另一位知名作家李渔,在其所著的《闲情偶寄》中也曾大谈“冰裂纹”。如在谈窗户、墙壁、屏轴等样式时,都提到冰裂纹的用法。举个例子,卷四“书房壁”就谈到怎样用冰裂纹来装饰书房的墙壁:“糊壁用纸,……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笺,随手裂作零星小块,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勿使圆,随手贴于酱色纸上,每缝一条,必露出酱色纸一线,务令大小错杂,斜正参差,则贴成之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其块之大者,亦可题诗作画,置于零星小块之间,有如铭钟勒卣,盘上作铭,无一不成韵事。”

李渔对冰裂纹之美极其推崇,认为它是变废为宝、变俗为雅的一条捷径。鉴于李渔在清初戏曲文坛上名声显赫,他的著述应该会让冰裂纹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过,李渔心目中的冰裂纹似乎是一种纯粹审美的产物,与梅花没什么关系。将冰裂纹与梅花搭配引入瓷器装饰,这个创意可能更多的还是受园林建筑铺地工艺的影响。《园冶》卷四“铺地”中曾说:“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意思是:庭院铺地时,破方砖可留作大用,绕梅树磨制拼接铺成冰裂纹的地面,使梅花似乎绽放在冰天雪地之中。这种铺地工艺或许可以看作是冰梅图创意的最早起源。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