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看吴门文人的知遇情怀(组图)

看吴门文人的知遇情怀(组图)

2018-06-29 08:15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晚明的浪漫思潮以其独特的感性与敏锐,引起今天思想史界、文学史界的重视。在明代文人及艺术家中,唐寅或许是大众最熟悉的那一个。他不但活跃在艺术史上,也鲜活地存在于小说、戏曲、传说之中。唐伯虎,成了人们心中诗文、书画并臻的大才子的代称。

历史上,唐寅虽出身商家,但年少时便因才得名,尤其是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更是名震吴中,也早早地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根据杨静庵《唐寅年谱》,唐寅从三十五岁起便“鬻文卖画以度其岁月”,唐寅的《言志》诗说“闲来就写青山卖”。曾获得乡试“解元”,又被牵连罢免、坎坷一生的唐寅,当然不如传说中的“唐伯虎”那么潇洒如意。他的才情、心绪、生活,乃至传承,都在2018西泠春拍呈现的两幅画作中依稀可见。

rB4AiVsz-vqAT67cAAFIr3qWVQA922

庞元济旧藏唐寅《临流试琴图》,看吴门诗人、学者、画家的知遇情怀,吴中文人频频谈及“隐”, 可见人们对于这一问题非常留意,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其所独有的隐士观念之下,他们中许多人也确实不拘身份形迹地过着所谓”自隐“的生活。

一幅《临流试琴图》中,唐寅以细线为皴,又参以小斧劈皴画山石,远山用拖泥带水皴,更远的山则用淡墨烘染,再以起伏跌宕的细笔勾枯树,线条纤而不弱,率意而洒脱,佐以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共同营造出枯寂而空灵、雅致而高逸的意境。唐寅之笔墨,吴宽、文征明、彭年之题跋又钩勒出吴门老、中、青三代文化圈的脉络。

“酒罢茶余,思绪豁然开朗,泠泠七弦上,临流难觅知音,静听松风寒。”唐寅不由得心生感慨。“既然高山流水可寄兴致,又何须在茫茫尘世间苦觅知音呢?”,吴老安慰道。“即使弦如寒冰,弹不成曲,自始至终唯有高山流水才是你的知音啊”,征明兄亦附和道。“三位前辈如此相对,已尽是知音之意,又何须再谈知音难觅啊”,后生彭年不禁惊羡道。

画中临流抚琴的高士,面对空山澹水,他所乞求的唯有空谷的回音,而这位高士不正是唐寅自己的化身吗。但现实中无论是作为长辈吴宽的爱重、好友文征明的深情厚谊、还是后生彭年的敬仰,都使得唐寅具有着出世者和入世者的双重特征,而这也是吴中文人圈所具有的独特精神风貌。

谈及唐寅与吴宽的交游,最为人所知的即是弘治十二年(1499 年)唐寅不幸卷入科场舞弊案时,吴宽为唐寅向同僚乞情一事,此事尚有上海博物馆藏吴宽《乞情帖》为证。尽管吴宽的一番好意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吴宽对于唐寅的器重、爱才之情已经展露无遗。而言及从文征明、唐寅一生的交游,对诗文书画的爱好和出众的才华是两人年轻时即展开交游的基础。文征明出生于仕宦之家,唐寅虽来自一个不曾享有功名官位的家庭,但他在年轻时就与文征明一样,从游于吴门有名望的人士。圈中友人大多喜好诗文唱和,常同游吴地名胜并作诗作画,这是两人交游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虽然学界认为两人间的友谊曾经历波折,但交游始终未断。特别是唐寅去世后,征明在题跋、款识中都曾提到他。这些都能说明,两人一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无论是上古时期伯牙子期般的知己之情,还是吴门文人间的相互抚慰,中国文人对“知音”的寻觅在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依然显得沉郁委婉,令人感叹。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