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弥足珍贵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组图)

弥足珍贵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组图)

2018-07-02 09:59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崇信县博物馆馆长 陶荣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货泉铜母范背面货泉铜母范背面

货泉铜母范正面货泉铜母范正面

<文物名称>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新莽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

崇信县黄寨镇马寨村

范平面略呈方形,周有边框。范高0.64厘米、周长24.5厘米。范面中间有一凸起的圆形平顶、底部呈“×”字形状纽将范面分为两部分,共列钱4枚,左为钱背,右为钱面,钱面阳文篆书“货泉”二字。范面右侧上下右边各有三角形凹槽1个,左侧上下左边有三角形乳突与之对称。在铜母范背面铸有铭文“月氏”二字。这是新莽时期翻模铸钱用的母范。

文物重量:120克

文物质地:铜

文物级别:国家二级

1982年10月16日,我与县文化馆摄影师马芳忠老师相约骑车去采风,快到午时,我们来到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与当地群众闲聊的时候,无意间得知村里的人在庙家山发现了一个铜盒子,在听完大致描述后,我们心里很好奇,这究竟是个什么宝贝?经过商议后决定前去一探究竟。当地群众把“宝贝”拿来之后,我们眼前一亮,这可不是寻常物。在普通人看来,应该并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的。我们仔仔细细研究查看了好几遍,几番思量后认为这件“宝贝”肯定不简单,猜测这可能是一件王莽时期的货泉铜母范,这应该是一件值得考证的文物。

随后,我们详细地给村里的群众讲解了很多有关国家文物的政策,几番商议后,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他们决定将这件“宝贝”交还给国家。就这样,这件无意间发现的文物被崇信县博物馆收藏。经考证,这件宝贝是新莽时期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1995年11月6日,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为国家二级文物。

货泉铜母范比较多见,但有“月氏”二字铭文标识的货泉铜母范却很少见。“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作为崇信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多次在外参展。这件文物对于崇信县博物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追溯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及月氏。月氏,读曰肉支。月氏族是西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前176年)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月氏族人西迁今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族人称为大月氏,没有西迁的进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族人杂居,称为小月氏。

《后汉书·西羌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军队。“取河西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月氏道也就是这个时候所设立,以安置归降的月氏族人。

汉朝政府为月氏道颁发了铸有“月氏”标识的货泉铜母范,令其自主发行货泉钱币。到了东汉初期,爆发了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羌族起义,这场战争给西北地区的陇西、安定、北地等郡县的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在此期间,东汉政府曾先后两次下诏内迁郡县,以避羌人。安定郡由原二十一县降为八县,月氏道也就在两次迁徙中被缩减废弃。这件“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也就随着战乱流失到了民间。

月氏道今在何地?《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县二十一,有高平……月氏道。”《西北论衡·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略》载:“月氏道,汉置,故城当在甘肃平凉县附近(阙不可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月氏道,汉置,后汉省,今阙,当在甘肃境。”据考证“月氏”为地名,即汉代的月氏道。道是汉代县一级的行政建制。《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蛮夷曰道。”即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设为县的,名之曰道。

1974年居延破城子出土的《驿置道里程简》记载:“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茨置三十五里,茨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此处缺四行),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以此类推,月氏道即在今平凉市崆峒区东南白水一带。这件“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为考证月氏道的所在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