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余昌宇国画作品赏析(组图)

余昌宇国画作品赏析(组图)

2018-08-03 11:3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余昌宇·艺术简介

余昌宇,字鲸.号渔翁,1942年生于湖北省仙桃市,62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92年研修于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名家专项课题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北书法创作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委员会委员。

艺术评论

贾德江

只要读一读余昌宇先生的作品,同他作一短暂的交谈,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位多年致力于艺术创新的花鸟画家已深深地意识到,文人画的价值趋向以及那辉煌无比的艺术成就,都是由当时的社会和历史情境造成的。作为当代艺术家,要想亦步亦趋地追踪往昔大师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何况我们不可能面临与古人相同的文化情境,即中国画以往赖以生存的文化条件。此外,中国画的价值标准是有时间性的,它也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当代花鸟画家始终遵循传统文人画的价值标准,却不根据当下文化的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念,花鸟画肯定难以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艺术史也无法显现出新的面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余昌宇的作品不再满足于前人描绘过的名花珍禽,也不再满足经过剪裁的折枝或脱离环境的盆供,画家的视野从庭院、室内已走向了山野,走向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面对大自然的蓬勃景象,余昌宇心中涌动着一种“大花鸟”的意识,他的作品已变写小情小趣为构筑宏阔的意境,追求的是总体精神与气势,表现的是那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以传达天机天趣之大美。即使他画的小景,也会有大寄托。余昌宇不再局囿于一花半叶之趣,也不再沉迷于一石一鸟之情,而是放眼于山野的花如海洋,让禽鸟在宇宙中融入融出,与自然共生共荣,让花鸟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生态,展现出无限生机,成为与现代中国人感情生活和审美体验更密切的对象。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写意花鸟画坛的现状,相当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复、雷同太甚,内容的雷同、风格的雷同、画法笔墨的雷同比比皆是,有许多人甚至是以模拟前人或名家为能事。艺术的本质是不能重复的,否则充其量是复制而已,而复制与创新岂可同日而语!相对而言,余昌宇先生的艺术探索之路,具有极大的启示价值。

余昌宇先生有自己追求的艺术目标,即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个融入点,以便创造出一种既有东方文化色泽,又有现代风采的新型花鸟画。这意味着画家再也不是在传统文人画这一封闭的体系内进行艺术探索,而是十分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花鸟画艺术探索的方向与角度,打破了花鸟画长期难以自我更新的历史性窘境。

他的具体做法表现在:如何将东方的线与西方的面融合在一起,如何将东方的墨与西方的色融合在一起,如何将水墨画中的章法与西画的结构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此创造一个具有强大气势和力度的艺术格局。他认为,如果实现这样的艺术目标,既可能开拓水墨花鸟发展的新空间,以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同时又可能改变水墨花鸟很难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现状,以扩大水墨花鸟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或许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余昌宇先生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造,并使他将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四面八方,以求觅得可行的实施方案去抵达更加宏大的目标。

余昌宇先生所画的写意花鸟画,有立轴、斗方,也有条屏,更以巨幅花鸟画创作取胜。但无论什么形制,他都使用了多种画法,表现为写意形态的多种面貌:或在饱满的构图中,以双勾、点厾、泼墨、破墨、泼彩、皴擦相辅相成的画法表现花与禽鸟、与环境的组合,气势磅礴而丰厚:或以满幅的线描为支撑,辅以干笔焦墨皴擦,衬以充满水分的淡墨淡色作底,把花叶、花梗与鸟禽表现得淋漓俊爽。此外还有以没骨法的泼墨泼彩为主.在明艳清丽的底色上,浮现出细笔淡色的花叶田田、花朵簇簇,效果含蓄典雅,大有出水芙蓉之意趣。

遍览这些多姿多彩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标新立异不落俗套。画家分明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经验,但又显然不让前人的成法束住自己的手脚。他不是“以景就法”,不是把自己所见所感削足适履地纳入前人的程式中,而是深信“法由景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想方设法地用西画的“面”冲击传统中国画的线性结构,以便创造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团块结构。他在实践中已发现,所谓“面”如同水墨画家惯用的点和线一样,是十分重要的造型手段,它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不是点和线可以取代的。也正因为余昌宇先生借用了西方的面所以他的画离开了文人画的以留白代替环境描写的传统套路。不厌其烦地画出花鸟生存的自然环境,给鸟鸣花放衬以山石、云水,借以扩大画中风物的可感度,强化视觉感受,渲染情感氛围。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画面关系。

为了遵循书法化的笔墨原则。突出水墨淋漓的韵味,历代水墨画家一向忽视色彩在水墨画中的运用。到了近代,虽有不少画家尝试将西画中的用色技巧融入水墨画创作中,但大多归于失败,始终没有超越传统的敷色方法。余昌宇先生认为.色彩是中国水墨画臻于完美的

一个重要因素。既可以借助色彩表现某种神韵更能在色彩世界的驰骋中,使之成为表现艺术个性和形式风格的元素,体现画家与万物心照神交的情怀。由此,他将西画着色方法引入他的花鸟画中。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虽然给绘画艺术带来革命,但也有削弱传统笔墨的风险。如何调和这两者间的矛盾。余昌宇先生解题的方案是,有意识地强化线型结构,以水晕墨彰为主,在奔突混沌的墨海中,乘水墨将干未干之时,撞进一些粉色,使之墨与色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这种“撞墨撞粉”法不仅解决了色彩进入水墨的难题。而且使画面出现了一种既富有变化又有韵味的肌理效果。用它来处理画面,显然突破了“色不碍墨”这一传统禁区,拓宽了水墨画的表现范围。不仅于此,余先生还发展出一套全新的着色方法,如墨色并置法、墨色重叠法、墨色相破法、墨色错位法、以色带墨法等等,这诸多方法相互组合其出现的效果就难以数计了。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对中国画精神的独到认识,余昌宇先生十分强调让墨色与墨线控制画面。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利用黑色这个极色来协调色与色的关系,保持画面的统一性,又可在不伤害水墨特征的前提下改变以往图式。在这一原则下,即使要让画面突出某个色调,画家也一定要用不同明度的淡墨调和色彩。进行层层罩染或干擦,其结果是将西方的色彩不露痕迹地融进了水墨神韵之中,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水墨的程式和规范,体现了水墨画十分强烈的现代感。

为了尽力创造一种具有强大气势且充溢着阳刚之美的写意花鸟画新格局,余昌宇先生还有效地将传统的笔墨图式融合了西方平面构成的大开大合构图,把吸引眼球的设计意识与情随笔走的书写意识结合起来,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他取之于自然,由衷地表达了他对花鸟生存环境的关注,由此探索出适合独特景观与个性化笔墨的个人方式。从表面上看他十分重视引进西方构成意识,注意形体大的对比与大的冲突往往具有摄人心魄的张力,但认真解读不难看出他的构成意识恰恰与传统布局中的“势”及“开合起伏”巧妙地结合起来,所谓势实际是指运动取向,而“开合起伏”的节奏又加强了势的表现。正是由于他把构成对形体的强化与表现自然运动、感情运动的“势”融合为一,所以他的作品表现了大自然永恒的活力和对时代脉搏的独特感受。

综上所述,余昌宇的写意花鸟画所以独特感人,在于他“立于前人之外”的超越。更在于他创造了不与人同的意境,大景花鸟,雄秀神奇,灵动幽秘,开发了花鸟画新的表现领域,而且在不断地精进不断地突破与不断地完善。无疑,余昌宇自成面貌的艺术,已经在如今名家辈出的花鸟画坛卓然而立。

我认为,既然余昌宇先生已经从艺术的图像意义、风格规范、技法表现这三个方面大跨度地超越了传统写意画的创作框架,那么,就应该对他的艺术探索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作出应有的价值判断。我深信,余昌宇的艺术追求一定能进入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他的艺术市场也必定随之而存有巨大的升值潜力。市场总归会规范,群体的素质总会不断地提高,市场的运作总归会有序而形成良性循环,是金子总会放出光明是渣滓总会沉入水底。

我将以极大的热忱关注这位艺术家的新走向。

2013年4月10日于 北京王府花园 (作者系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

画家艺评

邹明解读余昌宇

写生,对画家来说,初学与终其一生时都是不可缺少的伴侣,只是随着岁月和阅历的变化悄然生变,重要的是心境与看世界的眼睛。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人为之,当为一种文化观,亦即东方绘画看事物的方法,不外写实,而为写意。写生,直观生活,心照自我,写生、写心、写情,“一览众山小”,“一花一世界”,无不是画家心境的自我写照。

从画家余昌宇先生的花鸟写生画稿中,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绘画功力,又表现出作为当代人对绘画的思考,更涌现着画家内心对生活、对绘画的激情。打开他的画稿,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精气神,来自画家内心的精气神。他的写生不同于常见的写生画作那样面面俱到,常常直取表现对象的精彩之处,笔墨所到,风生云起,痛快淋漓。生活中的物象,只为寄情,寄情于景,寄情于心。静心细读,品味其中,可以感受其精湛的技艺和率真的性情。

线的节奏、韵律和抑扬顿挫,在画家余昌宇的笔下已达到随心所欲之化境。他所表现的不再是对象的准确,而是一种意象、一种神韵。线的粗细、疏密变化之间流淌一种真切、生动的气息,动情之处,粗笔为之,浓重的墨色形成生动的块面,有力度,有豪气,加以枯笔皴擦,画面顿感张力十足,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情到深处,恰到好处。古人云“密不透风,疏可行马”是一种定律,运用到画面上千差万别,读画家余昌宇的写生作品,疏密关系在虚实之间,相映生辉,有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气度泱泱,趣尽天然。

中国画的线是富有情感的,画的技巧可以积累,而画的格调,则是一种修炼。画家余昌宇的写生融入了他常年的积淀,化为一种情感宣泄,在画面上迸发出来,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别人,一花一草皆在真情之中。

回到写生是一种状态,而在写生中有所创造,则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不乏大家在写生的过程中产生佳作。余昌宇一次次走进山野,走进花间,一花一世界,纵情写我心。在那花木树石之间,蕴含着大自然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视觉形象,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他要从茂密、葱茏、繁复的原始生态中寻找生命的节奏,他要从生机勃勃的植物群中去寻找那竞相生存、争芳斗艳的草木精神。

多年来,余昌宇着迷于线的艺术魅力,纵情在线的意象美感中。线,是他作品的精髓;线,是他作品的风格标志;线,也是他的心弦。他要用线去弹拨花鸟世界的生命乐章,吟唱着自然花木神奇的赞歌。于是,他的几十幅花鸟写生线描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突出线条的语言形式和主体花鸟的塑造,画家在借鉴传统“骨法用笔”造型时,更强调以书法的笔意入画,在苍润枯涩的线型变化中,追求线与线之间的粗与细、柔与刚、长与短、疏与密、轻与重、曲与直、藏与露、横与竖的多重对比,在强调大的形体营造,以求整体的、和谐的、统一的大节奏、大变化的同时,也斤斤于细枝末节的刻画,使单纯的线形丰富而有厚度,大方而又大气,体现出线的节奏韵律之美,显现出线的精神,充分地表达了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作者简介:邹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南京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余昌宇作品多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他擅长画鹭鸶、仙鹤等禽鸟,也常画小鸟。他画的禽鸟用笔粗犷大度,却能于率性挥写之间抓住鸟的神韵特征,在似与不似之间保持了适度的距离。作品唯美雅致,色彩浓烈丰富,用笔老辣。善于变“惜墨如金”为“挥墨如土”,变“破墨”为“冲墨”以至“退墨”。依从画面效果需要,掌握水的适时、适量的使用,从而使画面空灵而厚重,一扫粉脂之气,既保持了传统的水墨韵味,又有别开生面的现代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周韶华这样评价:“余昌宇不仅用中国画语言与形式诠释了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同时也用画作证明了鲜活生命的独特存在”。

出版作品专集及刊物

社会活动

主要成就

《忆江南》

《秋色赋》

作品获奖情况:

2002年,作品《待汛》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4年,作品《故园秋阳》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银奖。

2005年,作品《清风》获第二届“莱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银奖。

2005年,作品《秋园》获“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5年,作品《秋光无限》获“太湖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5年,作品《春之歌》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

2005年,作品《觅》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

2005年,作品《金秋》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2005年,作品《芦花叠梦》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5年,作品《云收雨歇》获广东省美展金奖。

2006年,作品《爱巢》获“莱乡情”邀请展优秀奖。

2006年,作品《饮》入选第六届工笔画展。同年应邀为2006年第十三届全国花鸟画展特邀画家。

2006年,作品《芦荡叠梦》为第十三届花鸟画展特邀作品。

2007年,作品《忆江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作品《爱莲图》获第十四届当代花鸟画展创作奖。

2009年,作品《秋色赋》获首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银奖。

2009年,作品《渐入佳境》获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展优秀奖。

2012年,作品《太阳岛》获北京凤凰岭精英作品展金奖。

2016年,作品《金风送爽》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浦江渔歌》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花鸟作品展。

2016年,作品《有凤来仪》获“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7年,作品《寨主》入选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清风和鸣》收藏于北京京西宾馆。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