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欧洲的地方君权逐渐强大起来,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与西班牙的查理五世都成为崛起的新势力,梵蒂冈的罗马教皇常常被逼迫求和。
一五二七年教皇克里蒙七世甚至被迫逃入罗马的天使堡避难,罗马已被乱军占领,成为无政府状态。
克里蒙七世是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成员,战乱自然也涉及到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全力备战,米开朗基罗也热血沸腾,参加防御守备工作,担任了整个城市防卫的统帅一职。
米开朗基罗为佛罗伦萨城市防卫设计的草图还留了下来,可惜这个备战的热情持续了一年多,米开朗基罗逐渐陷入恐惧,他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战争的实务经验,美丽的城防设计图稿并不代表了解战事布局,终于,在一五二九年九月,他不告而别,丢下了自己的城防工作,潜逃到威尼斯去了。
佛罗伦萨遭西班牙军队围攻,陷入炮火,加上饥荒、瘟疫流行,大约有四万四千人死亡。一直到一五三○年,战争才逐渐平复,克里蒙七世又召唤米开朗基罗到罗马,告诉他,西斯廷礼拜堂靠近祭坛的一面墙还空白着,等待着他,等待他在经历战争、饥荒、瘟疫、逃亡的恐惧之后,创作巨大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adgement)。
拖了几年,一直到一五三四年九月,米开朗基罗才去了罗马,罗马还在战争后的悲苦阴影中,到处都是新坟,到处都是穿着丧服的人,克里蒙七世也刚辞世。继任的保罗三世仍然赏识米开朗基罗,不但委托他开始创作《最后的审判》,同时也任命他担任宫廷最高的建筑、雕刻、绘画的首席艺术家。
《最后的审判》在一五三六年春天开始创作,成为米开朗基罗六十岁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重回西斯廷礼拜堂,他抬头仰望天篷,天篷上他在二十多年前绘画的《创世纪》还如此灿烂炫丽,透露着年轻的希望的气息,透露着年轻的对生命与创造的渴望。